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三步,走出青山小康路

时间:2017-09-1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青海日报

  “本以为我的儿子也要当一辈子靠天吃饭的庄稼汉,没想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来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的亲戚们也来了,帮着他学了塔吊技术,现在在西宁城里挣钱,一个月能拿五千多!”在山里劳作了几十年的代存来老汉一家,和村里其他困难群众一起,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走上了脱贫致富新路子,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750元,提升到如今的3316元钱。

  村里孩子们考上大学每年有了至少6000元的助学金,年轻人通过技能培训当上了技术工人,单身汉娶上了媳妇,60岁以上剩余劳动力在家里含饴弄孙的同时养起了小鸡……这一切改变,要从驻村工作队的“扶贫三步走”说起。

  从“精神脱贫”起步

  盛夏的青山村风景独好。山坡上,麦田碧绿若毯,油菜花地艳如织锦;山脚下,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而下,错落有致的房屋依山傍水而建,鸡鸣狗吠之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祥和宁静的田园风光。

  2015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驻村工作队驻扎到青山村,在详细了解当地民情村情后,精准识别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73人。根据调研,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残致贫、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因缺乏劳动技能致贫、因学致贫和因婚致贫等。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但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要彻底摆脱贫困,首要的是贫困户自己精神脱贫。”李培坤说。

  省国土资源厅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千方百计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他们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经常性的走访和了解村基本情况,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思想,指出政府的支持只是外力,选派单位的帮扶只是辅助,社会的救助只是临时,工作队是桥梁纽带作用,更重要的是贫困户自身积极参与,辛勤劳作,走“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路”。

  “李书记这两年跟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开展‘三必谈’,就是早中晚都要找我们谈谈心、鼓鼓劲,帮助我们树立自力更生、不怕困难的脱贫决心。”青山村村主任说。

  村主任告诉记者,贫困户林三官宝在大家的鼓劲加油中,从当小工做起,慢慢学会木工、瓦工,现在在大通县城关镇自己包工程,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前林三官宝守着患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靠种庄稼艰辛度日,精气神和现在大不相同。

  扶贫先扶志,贫困户有了内生动力,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许多贫困户像林三官宝一样渐渐开始了转变,46户贫困户发展了种植养殖项目,以“合作社+农户”形式分别与西宁富农草业公司、江河源淀粉公司签订了45.2公顷青草和17.8公顷马铃薯种植合同,进行了附加值较高的黎麦种植试验,长势良好,从山东引进的3000株金银花也已试栽成功,拉开了青山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幕。

  用“政策扶贫”助跑

  青山村地处大板山南麓的脑山地区,海拔近3000米,全村人均耕地0.17公顷。精神脱贫成效初现,困难群众如今干劲十足,全村人欣喜不已。青山村脱贫致富的机会在哪里?本钱在哪里?

  “这是对咱们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和惠民政策到位不到位,扶贫驻村工作干的实不实的一场全面检验。” 李培坤说。

  青山村驻村工作队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财政扶贫、金融脱贫、产业推动等惠及民生的利好政策宣传力度,为全村每户发放了《致全体村民朋友的一封信》,阐明国家扶贫政策。组织村“两委”主要人员分别赴大通县向化乡上滩村养鸡合作社和海晏县绿野养鸡合作社考察学习合作社发展经验。学成归来后,组织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筹集资金,为46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30只鸡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寻求产业致富新路子。同时,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驻村工作队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整理、家用畜棚、道路扩能升级、光伏产业、美化环境等5个精准扶贫项目,增强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以期持续改善他们的生活。

  走进贫困户张兴祥家,张兴祥60多岁的老伴儿一把拉住记者说,“走,给你看看我养的鸡娃儿。”

  在她家庭院的一角,30只小鸡在地上追逐、嬉戏,叽叽喳喳地叫声不绝于耳。

  “以前我年纪大了地也种不了、工也打不了,在家里坐着,病倒是多了。现在,我在家里每天操心这些小鸡,不但病少了,还能给家里增收3000多元。全是党的政策好啊!”老人高兴地说。

  落实“政策扶贫”,让群众有了“主心骨”,脱贫致富路才能走的更快更稳。李全明没有钱,没有技术,而且自身还有残疾,年近四十娶不上媳妇,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他抓住政策机遇,发展养殖,建起畜棚,养起了猪和鸡,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很快就结婚成了家。

  “去年我在村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上打工,在家门口挣了不少钱。今年主要是发展养殖,政府给了2头猪,我自己买了2头,现在已经下了7头小猪,今年9月又要下小猪。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在盘算能挣多少钱,肯定不少嘞!”李全明兴奋地说。

  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李全明说话都有些哽咽,“以前想打工、想养猪,就是没人要、没本钱,李书记来了后,带来了政策、资金,我就下狠心,一定要抓住机会。”

  因为不识字,看不懂养猪知识手册,李全明买了部智能手机,通过在网上看视频,学习怎么养猪,现在他能自己配料,甚至自己给猪看病打针。在李全明的精心喂养下,小猪一年长到二百多斤,他笑着告诉记者“这猪太肥了,来买的人不要,我现在要给猪减肥!”

  以“教育扶贫”跨越

  那头,大人们个个干劲十足,努力甩掉“穷帽子”。这头,孩子们也传来了好消息。

  “贫困户乔吉仓家的小女儿也考上大学啦!”“这家三个丫头真争气!”“他家丫头运气好,现在国家一年给着六七千的补助,考上了也能念去。”巷道里村民们议论纷纷,宁静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

  村主任说,“省国土资源厅为青山村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就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去年,他们不仅自己给贫困学生捐款助学,还对接有关单位为3名即将入校非贫困户新生申请临时救助;为2名贫困生办理了城市低保、“雨露计划”助学金,并牵线搭桥,联系到青海武警总队等社会帮扶,开展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

  “能学习的去学习,能打工的就要好好打工。咱们村的年轻人进了城没有技术,只能干力气活,挣不了多少钱。” 工作队队员常恩说。

  省国土资源厅驻村工作队决定全面帮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组织有意愿的人员参加了乡政府举办的挖掘机、烹饪、汽车驾驶员等技能培训,联系西宁汽车修理厂学习维修技能,组织农村脱贫致富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12期,培训人员200余人次,让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练就本领、走出大山,摆脱“穷二代”的命运。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立足青山村实际,开展脱贫攻坚三步走,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更有效的“输血”和“造血”,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成功实现了青山村173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让小康之路在他们脚下延伸。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