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基本依靠,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村仍然是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
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极大地推动了“四好农村路”建设,使之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进一步提高,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98.2万公里,新增等级公路44万公里,新增硬化路60万公里,解决了406个乡镇、59588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396万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99.99%和99.94%,通客车率达99.02%和95.37%,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农村公路发展成果丰硕,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在新形势下,问题仍然存在。8月24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的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现场会上,李小鹏部长明确指出,当前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公路现状与扶贫脱贫攻坚的新要求、农村公路粗放式发展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要求、农村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需求、相对滞后的养护水平与全面提升“四好农村路”的要求都还存在不小差距。
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解决新问题。破题的根本在于,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农村公路养护,更好地统筹谋划“四好农村路”建设。
——必须着眼于实现全面小康这一总体目标。“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必须着力消除广大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瓶颈,努力建设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农村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在实现农村地区“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引导联动开发能力。通过建设“四好农村路”,努力把农村地区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实现农村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必须服务于深度贫困地区同步脱贫致富。行路难,这是许多深度贫困地区的共同特点。但其中很多地方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建设一条“四好农村路”,就能使农产品出得去,旅游者进得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因路而起、因路而兴。因此,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对于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行作用,以深度贫困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化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将是尽快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
——必须着力于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农村公路是社会的“毛细血管”,是基层群众交通运输发展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之一。因此,要着力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畅”的问题,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技术水平,提升农村交通普遍服务能力。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以及铁路、支线机场、码头、渡口等的有效衔接,提升农村公路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聚焦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这个重点。养好管好现有公路、让其更好发挥作用,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人员、理念、技术方面还有差距,要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四个理念:高品质建设就是最好养护的理念、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理念、老百姓参与的理念、典型引领的理念,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无论是着眼于实现全面小康、服务于脱贫致富、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还是聚焦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对于交通运输发展的获得感。要站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认识的高度上,深入调查研究农村发展实际情况,了解农民实际需求,着眼深度贫困地区,补齐短板,打开局面。以打造农村公路品质工程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以求“实”、提升安全水平以求“安”、保护生态环境以求“绿”、引领人居环境改善以求“美”,让“四好农村路”成为通向未来的致富之路、小康之路、幸福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