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风,格外和煦。走在吉林广袤的田野上,放眼望去,天地辽阔,阡陌纵横,处处呈现着希望、生机和活力。
这里蕴藏着创造的伟力———五年来,白山松水间,一项项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农业项目加速推进,一处处设施农业生机勃发;
这里释放着乡土的气息———五年来,在这片黑土地上,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特色农业遍地开花,现代农业异彩纷呈;
这里传递着响亮的足音———五年来,我省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提高现代化水平为手段,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数据说话,捷报频传。2016年,全省粮食总产3717.19万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49.26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3101.26万千瓦;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55.55万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23元……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正是对吉林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好诠释。
五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为统领,争当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春风拂面满目新,沃野千里五谷香。吉林,正朝着美好的愿景阔步前行!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稳粮稳增收,夯实农业根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势头强劲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稳粮稳增收,更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稳粮,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画出了一道优美的上扬弧线。2016年,在粮食生产面积调减的情况,我省粮食生产下再获丰收,亩产达到987斤,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总产达到743.44亿斤,位居全国第四。
粮食的稳产增收,得益于农业基础能力的稳定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新进展,整县推进粮油绿色高产创建达到11个县;创新资金整合,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209万亩;整县推进粮油绿色高产创建达到11个县,统防统治航化作业突破200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在三县一区启动,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能力200万吨。
近几年,我省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势头强劲。土地托管、股份合作、实物地租等经营模式加快推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增长8.5%和20.6%。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明显增多,农民工返乡创业达到5.4万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一池活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启动实施,物权融资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扩大到39个;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局面……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业发展的活力。
几年来,我省在粮食连年丰收的高点上爬坡,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真抓实干,民富粮丰,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吉林人,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缔造白山松水崭新的产业传奇!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起航新征程,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新的征程,新的标杆,新的跨越,正在这片辽阔的黑土地上,嬗变成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真切现实。
“从全国看,吉林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争当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省时的嘱托,为吉林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我省的“三农”工作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为统领,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方面,可谓亮点纷呈。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一系列的政策利好,让吉林农业迅速进入“农机时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行普惠式补贴政策,农民自主购机,敞开补贴与精准施策为提升机械化水平提档升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试点的启动实施,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5%。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在32个县落实保护性耕作300万亩,深松作业1400万亩。去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超过3100万千瓦。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脚步,以项目为载体和抓手,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打造,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东、中、西部因地制宜,一幅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特则特的农业发展图景正在形成。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确权颁证改革、“互联网+”农业、农业补贴……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撑,为经营主体的壮大提供更多可能,也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助力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据统计,2016年,全省家庭农场经营7804个,农民合作社经营15755个,种粮大户经营39922个,经营面积达到534万亩。
启动22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展8个示范区、18万亩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在建畜牧业大项目24个,无疫区评估认证工作稳步推进;新建新技术日光温室265栋,评定了黄松甸黑木耳、黑水西瓜、清河山葡萄等17个“特产之乡”;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个、示范点10个,培育最美休闲乡村20个……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上,吉林的步伐稳健有力。一系列助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举措,激发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吉林农业必将更加出彩。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起航。走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朝天大路上,吉林人奏响农业发展壮大的最强音!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量质齐升,围绕主线大开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这条主线深入开掘,全省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现代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全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粮食大省向绿色大粮仓转变,加快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转变,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对吉林而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打造全国玉米核心优势产区、打造“吉林大米”优势产区、打造“吉林杂粮杂豆”优势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吉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角已经吹响。
2016年,全省共落实调减籽粒玉米面积332.58万亩,经济饲料作物增加163.4万亩。调好调顺调优,更加注重“质”的提升的种植结构调整,为我省打造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找到出路。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供给端的改革,也是对市场意识和市场导向的再一次强化。近两年,“吉林大米”品牌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累计开设直营店1265家,开设网店161个,淘宝中国-吉林大米馆销售大米26.2万件,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拉动了农民增收。评定了29户企业的95种产品为“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益盛汉参化妆品有限公司开发的奢莲系列化妆产品,2016年到目前为止实现销售回款1.9亿元。杂粮杂豆、食用菌、畜禽产品,也在不断打出生态牌、特色牌、安全牌。
作为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良好资源环境的吉林,在发展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上,我省底气十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结构调整,关键在改革,根本上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改革新动能———我省先后启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全程农机化整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整省推进、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等先行先试改革,改革的效应和红利逐步释放,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五年的历程,五年的耕耘,五年的实干,换来了硕果满枝,换来了金灿灿的收获季节!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谋划,辛勤耕耘,生动实践,春华秋实,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吉林人,正踏着春天的鼓点和铿锵的足音,攻坚克难,一路高歌,逐浪前行!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