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两年来,带着总书记的重托,吉林承担起国务院赋予的重大使命,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口,大胆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制约金融服务“三农”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支撑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在速度、规模以及效益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快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都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走好这条路,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突破口。
以突破农业供给侧改革来抓路径创新、打好攻坚战。深化供给侧改革,需要激发内生动力,创新生产关系,激活农民这个最大经营主体,释放农民创业增收潜能,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产能,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力,实现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打好这场主动仗,土地的主人就能获得更多的、可持续的收益,实现多渠道就业,多元化增收。
以强化基础支撑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农业是集自然、市场、质量三重风险于一身的特殊产业,这种特殊体质导致农业保险一直存在种种问题。不单纯依靠财政的支撑,就需要吸引更多的金融与社会资本来激活农村资产价值。着重解决好 “三农”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和空间,助推种植结构调整,拓宽保险品种的种类,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措施,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以企业化经营为引领,拓展壮大农业价值链。新农业呼唤新的市场主体,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积极开发参与型、体验型、娱乐型农业旅游产品,利用“互联网+农业”新型营销模式,建立市场信息平台,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就能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