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三农

农牧业供给侧改革,锁定“三农”工作新主线

时间:2017-02-2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3.jpg

  新春伊始,《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

  今年一号文件锁定“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发力点何在?对农牧区和农牧民有啥大礼?记者近日采访了省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黄元,请他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调好调顺调优农牧业结构

  为改变全省部分农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以及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规模偏小与品质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不紧、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不够、增效与增收难度加大等矛盾,省委一号文件指出,必须着眼于省内外农畜产品供求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特色产业扩规模、增产能,优势产业提质量、促融合,把农牧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

  “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少种点少养点什么、多种点多养点什么,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张黄元说。

  2016年以来,新一轮农牧业结构调整已有良好开局。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油料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30万吨以上;2016年,蔬菜总产达到168万吨,较上年增加1.6万吨。农牧业一产增加值增长5.4%,农牧民收入增长9.2%,可支配收入达到8664元,连续7年高于GDP增幅。

  良好的开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充分肯定农牧业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一些新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调整结构,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目的是调好调顺调优,实质是激发内生动力,包含了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经营结构、优化区域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技术结构等。”张黄元认为。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聚焦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牧业信息化、生态农牧业品牌、农村牧区创业、种业、一二三产融合等成为发展重点,系列扶持政策将相继落地。今后几年,将加大投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现代产业园,“五区一园”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农牧业生态与资源环境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一要保护生态环境,二是要适度利用资源。

  2016年,全省打好生态绿色牌,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草原生态奖补资金总量达24.13亿元;绿化村庄300个;有机肥用量大幅增长,化肥用量有效控制,农药用量大幅减少。强化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认定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配套比例达到50%以上……

  “绿色发展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指出,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而今年要进一步落实草原补奖政策绩效管理,抓实重点生态工程,强化草原生态文明考核。持续加快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探索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张黄元介绍。

  严格履行生态保护责任,更加注重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构筑资源有序利用、生态有效保护的长效机制,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号文件要求释放了农牧业向优质、安全、绿色发展转变的强烈信号。

  “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改变过度消耗地力、滥用化肥农药、单纯追求产量的生产方式,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完善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增加绿色、有机、安全以及市场紧缺、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农畜产品生产。”张黄元说。

  绿色发展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今后,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多种新业态

  在过去的一年,我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市州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5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88亿余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2%,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新建马铃薯贮藏、蔬菜保鲜、枸杞烘干设施719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大幅提升。推介休闲农牧业和美丽休闲乡村精品线路10条,创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休闲农业基地13个……

  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我省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总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

  “这表现在龙头企业带动力、加工转化增值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科技创新能力‘四低’上,与农牧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缺乏品牌带动。大部分合作社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供销脱节,在‘接二连三’上需进一步强化。”张黄元分析。

  一号文件指出,融合发展必须深度挖掘农牧业多种功能,推进创业创新,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农牧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打好高原有机特色牌。总书记的话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围绕十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分享增值收益。2017年我们要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有突破,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协同推进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发展多种新业态、创新融合发展。”张黄元表示。

  补齐短板,创新驱动

  为补齐基础薄弱这个我省农牧业发展的“硬短板”,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提升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体系。

  2016年,全省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新改善,民生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39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受益人口达31.6万人。

  同时,良种覆盖率达到96.7%,农作物良种商品率达到11%,扶持建设20个标准化牛改点和2个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扩繁基地,种畜供种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经济新常态下,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在推动产业转型、投资、消费和创新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张黄元认为。

  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受主要农畜产品价格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多种原因影响,农牧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因而在转移性收入等政策红利释放的同时,一号文件强调,必须要进一步拓宽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

  今年,以扶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为重点,有关部门将加强政策扶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年一号文件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和强化农牧业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内容写得很足。有政策支持做保障,农牧业在增效之路上,必将事半功倍,道路平坦。”张黄元表示。

  双管齐下让资本落户农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2016年,在财力趋紧的情况下,我省安排省级财政支农资金33.6亿元,同比增长15.9%,落实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44亿元,增长67.3%。搭建了三个融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农牧业社会投资已占到60.8%。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方式,推广PPP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促进投资多元化。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将更多资本吸引到农村牧区。

  “这意味着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式将迎来更大力度改革,以更精准的投入促进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靠国家扶持,另一方面也要在培育新动能,在壮大农牧区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做文章。”张黄元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要围绕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展开。政府合理引导各种资源向供给侧质量效益提升聚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牧改革任务。要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农牧区土地草场、集体产权、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必将给农牧业农牧区带来又一次生产要素大解放,促使工商资本转向农牧业寻求发展机遇,有助于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张黄元认为。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