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正式授权《四川日报》全文刊发。这是2004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连续第14年以省委1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工作。
连续第14年以省委1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工作,可见四川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四川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决心。今年,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结构性矛盾越发突出,这不仅是四川的问题,也是全国性问题。因此,以供给线为主轴,调整和优化农业产品、产业和经营结构,对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提升四川农业供给效率和竞争力,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2017年四川在农业上的目标很明确,即“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以‘四个好’为目标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激发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潜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其中,就是要在把握好方向,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拓展农业供给多种功能等五个方面,做好新一年农村工作。
文件特别明确,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退出的贫困村、摘帽的贫困县,分别提出巩固深化脱贫成果的工作要求。在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攻坚支持政策,管好用好县级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等“四项基金”上做出成绩来。所以,以“一号文件”为指针,以真抓实干的态度,认真落实事关农业工作的这个“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农”问题不仅是农村的问题,还牵扯到城市发展问题,也是一个平衡发展的问题,更是事关全面实现小康大目标的问题。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给各省下达的“死命令”和“硬杠杠”,这事关到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的最大任务。四川在2017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很明确,即努力实现16个贫困县、3700个贫困村、105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退出。这听来振奋,却也极具挑战性。要完成此任务,就要把脱贫攻坚与农村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事实上,无论是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是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都是围绕着让农民富起来为目标,都与脱贫攻密不可分。
其实,包括供给侧改革,各项民生工程,绿色发展,医疗教育,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等,没有一件事不是围绕着脱贫攻坚来来展开,都是围绕着最终实现全川实现小康的目标而进行。无论怎样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都要指向最终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这个最大目标上。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而脱贫攻坚的重点就是在农村,这就需要把农村供给侧改革与脱贫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方法,使各项惠农措施都能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供给侧改革在农村的深化,也可被视为一个信号,说明解决“三农”问题,已到了最关键时刻。
所以,四川的全面小康,也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小康中,解决“三农”问题最为关键,因为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这已成为上下的共识。在2017年四川“一号文件”已明确任务和目标的情况下,就要把“三农”问题与农村脱贫攻坚密切结合起来。如果“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脱贫攻坚就是一句空话,农村群众全面小康的目标就是空谈。找到了矛盾和问题,也就找到了突破点。三农问题、一二三产业等,都与农村的供给调整有关,也就是重点强调农村的调结构、调品种、调比例的问题。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看似与其他生产性行业有很大的区别,但实际上,如果农业调整不到位,势必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甚至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这个更大目标。由此,既然全面小康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那么,就必须高度重视,哪怕用“洪荒之力”,也要把其解决好。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