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全面开展扶贫攻坚等艰巨任务,山西农信作为有着70余年历史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唇齿相依、同生共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始终秉承服务“三农”、县域经济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进一步深耕“三农”、细作小微、精准扶贫、倾力重点,谱写山西农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深耕“三农”夯实根基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等新的发展趋势。与“三农”相伴而来的山西农信要把握这一趋势,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拓展客户群体,加强金融创新。
发展三类客户,牢固占领农村市场主体地位。一是扎实巩固农户基础客户。目前山西省3664.12万常住人口中,仍有4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在新形势下,山西农信应坚持立足农村阵地,发挥多年来扎根农村的地缘、人缘优势,强化营销,扎实巩固农户客户群体。二是大力拓展城镇社区居民客户。山西农信应通过打造社区银行、提供多元优质服务、加强主动营销等方式,积极拓展城镇社区居民客户群体,激发城镇市场活力。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是当前国家重点培育的农业主体,也是引领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完善三大体系,推动金融支农服务质效提升。一是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山西农信应充分提升物理网点的功能和价值,加强网点转型,将网点打造为真正的社区银行,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存、贷、汇等各类金融服务,使网点成为紧密农信社与客户关系的良好平台,提高客户忠诚度;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便民载体的服务功能,为农村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线上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农信社的获客能力。二是完善信贷供给体系,满足“三农”领域信贷需求。山西农信应继续倾斜信贷资源,运用信贷资金杠杆,撬动农村经济发展。从信贷投放的领域看,应树立大“三农”理念,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重点支持粮食、畜牧、果业、杂粮、蔬菜、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重点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产业的发展,扶持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旅游项目等的发展;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一批以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城镇建设;积极支持电商农业、订单农业、循环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的发展。三是完善金融创新体系,满足新形势下的新需求。面对日益变化的农业农村新环境和相应催生的客户新需求,山西农信必须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市场需求、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提供高效金融服务。此外,农信社除了持续优化存、贷、结算等传统服务外,还应积极创新各类中间业务服务,满足客户的理财、保险、咨询、代缴费等多样化需求。
构建三个机制,确保金融支农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构建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支农动力。首先要进一步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采取强化考核、激励挂钩的方式,考核服务各类涉农主体、创新支农产品和服务模式等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针对涉农信贷、小微信贷风险较大的情况,适度提高涉农贷款、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出台有关尽职免责政策,调动各级机构和人员的支农积极性。二是构建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提高支农活力。农业是弱势产业,涉农信贷往往蕴含着较大风险。山西农信在深耕“三农”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风险防控,积极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运用好现有的涉农贷款、扶贫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并通过进一步寻求政策性担保、政府风险补偿、发展贷款保证保险等措施,分散涉农、小微信贷的风险。三是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形成高效支农合力。在前期山西省联社与有关政府部门、院校、银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拓展深度合作领域,细化合作意向,争取优惠政策,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切实形成政银企全面高效的多方支农合力。例如加强与财政、扶贫、担保、保险等部门的深度合作,构建扶贫贷款、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分散和转移机制;加强与司法部门合作,联合打击逃废债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了解农业政策和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积极筛选涉农领域优质客户。
捕捉商机 细作小微
当前,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型小微主体正在三晋大地孕育而生,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由于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受资金、技术、观念、信息、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政策支持、市场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制约,面临着极大的经营压力,要想成功绝非易事。面对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机会,作为企业家族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优在创新、贵在细作。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在思想层面上要高度重视、形成共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细作小微,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要支持,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取舍。对适合的主体和项目要大力支持,对不适合的要果断叫停,把风险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不为是为更是为的效果。但同时,也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对有发展前景、有良好市场的新兴产业要大开绿灯、创造条件予以扶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一分为二,好好把握。
在筛选项目上要慧眼识珠、务求精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在筛选项目中的指挥棒和红绿灯。山西农信落实这一全新理念,可以细化为“十个看”:一看是否有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二看是否有大量的信息支撑发展,三看是否有市场需求把握发展,四看是否有应有的投资支持发展,五看是否有先进的技术保障发展,六看是否有优惠的政策扶持发展,七看是否有优质的产品驱动发展,八看是否有科学的管理保证发展,九看是否有良好的效益吸引发展,十看是否有良好的还款意愿催化发展。如果上述要素基本具备,就可以大力支持。一般意义上讲,小微客户具有经营规模较小、权益较低、流动资金有限、无正规的或不可信的财务报表、不能够提供“典型的”抵押品的特点,在筛选的方法上要有别于对待大中型企业,由重视正规的“三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业务状况表)变为更切合实际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三表”(电表、水表和进出货表)。贷款决策要基于客户的实际现金流和还款能力,并针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尽快更新提升IT科技支撑水平,把数据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需要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文化体系,加快培育过硬的信贷队伍。
在支持措施上要量身定做、主动得力。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选定支持目标后,总体上要把握好“三个转变”,即:在作风建设上,由坐等客户上门向主动上门寻找客户转变;在产品供给上,由提供千篇一律的产品向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转变;在服务层次上,由单纯的提供信贷支持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转变。“三个转变”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决摒弃贷款是权力的落后思想,牢固树立“客户中心主义”的信贷文化思想,变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为想方设法主动上门寻找客户、筛选客户,要从客户建立项目的一开始就予以关注,帮助其把脉问诊,提供合理化建议,把各种可能的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要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突破口,落实小微企业续贷转贷、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尽职免责政策,强化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要同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动,对小微企业建档立卡,只要符合上述“十看”基本条件的,都要大胆、大力支持。
要按照“尊重客户真实意愿、把握风险底线、方便快捷、真正让利于客户”的“四项原则”,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金融创新机制、贷款审批机制、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人员培训机制,优化贷款授信审批流程,提高风险识别和把控能力,紧跟省委、省政府的步伐,按照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的目标,只设下限,不设上限,组织市县两级机构确定小微信贷投放目标,并将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完成情况,纳入到综合考核体系中,时刻把握小微企业发展新政策、创业就业新形势,推动各级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监管精神,不断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确保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勇于担当 精准扶贫
未来四年,全面小康是主旋律,脱贫攻坚是关键词。作为扎根农村的“百姓银行”和地方金融主力军,山西农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的理念,以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的战略高度,帮助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助力百姓实现创业梦、脱贫梦、小康梦、上学梦。在精准扶贫的征途上,山西农信要面对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时间紧任务重、诚信环境欠佳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坚持扶贫用心、服务升级、整合资源的有益经验,继续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规划精准扶贫蓝图。省联社顶层规划设计精准扶贫大纲,明确未来四年山西农信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支持重点、工作举措、考核标准、激励奖惩、培训纲要等;根据大纲要求,各级机构细化项目、细化举措、细化节点、倒排时限。县级联社理(董)事长为精准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签订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责任书,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作为任职履职期间的考核内容之一。
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号召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联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勤于思考,一线实战,驻地工作,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严格程序、规范操作,问题苗头抓早抓小,对精准扶贫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的各级党员干部,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扎实落实“七专”机制。各级机构要落实好“制定专项规划、打造专业队伍、单列专项规模、开发专门产品、提供专优利率、建立专门档案、实施专项考核”的“七专”机制。工作中注意把握调查摸底、分解目标、一户一策、产品对接、持续帮扶等环节,清晰帮扶的层次,探索打造小额贷款精准扶贫模式,高效带动扶贫模式、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省联社通过精准扶贫工作专题会、月度分析会、半年工作会以及省联社领导分片督导等方式,确保“七专”机制有效落地。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实打实地落实扶贫责任,因材扶贫,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更要端正导向,完善思路。要把扶贫开发与落实农村改革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寻找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中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探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发展模式,帮助老百姓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就地脱贫,丰富农村金融改革支持扶贫开发的内容方法,促进转型发展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有特色、更见实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坚持全媒正向传播。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季度通报、年度总结、培育典型、营造氛围。适时召开精准扶贫经验分享会、交流会。内部运用山西农信报、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自有媒体,外部加强与纸媒、新媒体的合作,广泛宣传各级机构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的好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广大干部员工队伍中营造带头扶贫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舆论导向。
强化多方联动效应。侧重三个方面: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扶贫办、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的沟通、合作,把握政策、统筹资金、部门协调、风险共担;注重加强与村两委、贫困户的定期反馈与评价,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将反馈情况和评价合格率作为山西农信系统内考核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同时,延续学雷锋志愿服务,加强与共青团妇的协作,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从细节上做起,与社会一道善待弱势群体,如传承创建信用村镇的好做法,心无旁骛做好小额扶贫贷款,定期帮助贫困户组织体检、查询病情,和民政部门、乡镇政府一起把救济资金逐一发到农户手中等等,积聚全社会的力量,为贫困户解决看病医疗、低保救济等基本生存所必需。
倾力重点 寻找出路
当前,山西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行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金融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支农支小、服务基层的基础上,与省内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对接,全面倾力重点,是支持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内在需要,符合山西农信构建“小法人、大系统”组织优势、打造“现代金融企业集群”的总体战略和发展主题,是山西农信转型提质、做优做强的关键抓手。
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做好营销。倾力重点不是简单的“垒大户”,更不能把眼睛仅仅盯在对几个大集团吸存放贷这种单一的业务模式上,要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和灵活创新的方式,紧紧围绕煤炭供给侧改革,为煤炭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产品,办理短期债务置换、转贷续贷,对煤业集团上下游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转型升级以及“走出去”,支持煤炭企业去产能分流人员就业创业等,以更加开放、先进和高级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去对接集团企业和重点项目的金融需求。
搭建平台,优化机制,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围绕“建设现代金融企业集群”这一主题,坚定不移走“小法人、大系统”、“小银行、大平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坚持将“平台建设+金融企业集群”双层治理机制贯穿和运用到“倾力重点”这一战略任务上来。着力构建两类机制,打造双层平台。一是“省联社+基层法人行社”机制,加大开拓力度,与有实力、有潜力、符合政府政策、适应市场需求、代表科技方向的集团客户和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开窗口,疏通渠道,给基层法人行社争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帮助县级法人对接大项目,各基层行社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和实际情况灵活参与,充分利用“现代金融企业集群”的团队优势服务客户。二是“落地平台+参与行社”机制,根据集团客户和企事业单位的所在区域,以提高效率和方便客户为原则,指导该区域的县级行社承担落地平台角色,协调平台行社与参与行社形成责、权、利对等的合作运行机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解决体制机制困难,提升农信社整体品牌形象。
立足优势,倾斜资源,做好产品支撑。倾力重点,产品为基,服务为先,要充分利用该社点多面广、贴近客户的渠道优势和网络体系,做好重点企业的上下游整合和现金管理服务,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设计产品,打造更加便捷的结算体系。同时,省联社要做相应的资源倾斜以保证服务效率:一是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机构业务部,专职负责整体规划、机构对接、基层引导、项目推进、居间协调等,从组织体系和人力配置上“倾力重点”。二是在科技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相关制度订立和产品设计方面,优先安排人力、物力,以确保对重点客户的服务水平保持在市场最前沿,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和项目,不仅可以组建银团或建立联合授信机制等方式予以支持,甚至,未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突破债、贷等资金供给方式,积极尝试投贷联动等创新产品。
创新方式、优选项目,争取监管支持。立足当前省内优势产业,与政府政策结合,与市场需求结合,与科技发展方向结合,精选目标企业和项目,争取监管和政府部门支持,以“两选”机制实现“两个确保”,优选企业投放项目,慎选农信参与机构,注重引进新的增信措施,确保农信机构投放资金安全,切实做到风险可控,确保参与机构在本县区的支农支小力度不减。制定“单点突破、试点先行、综合考量、激励兼容”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案,作为与监管层沟通的有效工具,拓宽倾力重点的实施空间。着力搭建政府、监管、银行和企业四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坚持“一户一策、一项一策”,积极探索稳妥有效的资金投放方式,以整体集中、单户分散的产品组建方式作为风险防控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银团贷款和社团贷款等联合授信方式的机制优势,突破单户超比例和贷款集中度等戴在农信机构头上的紧箍咒,切实放大“金融集群”的系统性规模优势。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