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脱贫工作,作出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的战略部署。“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一系列决策部署,突出强调了农业现代化在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方向。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任务。但长期以来,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中的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如果长时间跟不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将会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而影响“四化”建设进程。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现阶段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怎样迎难克艰、继续抓好的问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在5月召开的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专门主持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时明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民全面小康,农民全面小康的关键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同时以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民分工、分业,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以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着力提高处于主体地位的农民的整体素质,实现“富民”与“强民”的有机统一。可以说,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保障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
推进农业现代化,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重点要积极以科技引领,形成新的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就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新的竞争力的历史任务。依靠科技进步,旨在通过科学技术的传播、学习、推广与应用,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构建高效快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据报道,四川省巴中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楼宇等众创空间,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出了通江银耳、南江黄羊、平昌产业、巴山土鸡等“一县一品”的主导产业,加快了科技帮扶农民致富奔康步伐。科技扶贫的深入推进,在促进农民增收、拔除贫根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应该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千万不要让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掉了队,否则很难支持全面小康这一片天。如果不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起来,不把农业现代化搞上去,现代化事业就有缺失,全面小康就没有达标。”这充分说明: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