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数量最多的农民和历史最悠久的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为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多种政策、办法。概括起来就是两种思路:第一,以国家扶持为主,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以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改变农民传统的经营理念,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最直接并且在短期内最容易见效的办法,国家高度重视贫困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扶持、采取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事实证明,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家政策有其局限性和不足:第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体制性根源。现行的户籍制度把公民人为的分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需要。因此,国家必须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适当放宽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条件。其次,国家政策的扶持只是给贫困地区“输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相反,过度的政策扶持不仅会加深贫困地区对国家的依赖,而且会造成国家的财政负担。
发挥农民自主性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是“造血”式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发展环保产业,进行产业化经营,进城务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进一步发挥农民自主性面临很多障碍:第一,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产自主权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将政府职能和政策制定向农村和农业倾斜。第二,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是困扰农民自主性发挥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指导。第三,务工农民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为此,必须解决脱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无后顾之忧的从土地、农村解放出来。要将农民自主性的“造血”式发展长久有效的维持下去,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更多的努力。
解决“三农”问题的两条思路,第一条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外因,第二条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内因。这两条思路应该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引导农民走向富裕生活。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