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闭幕的市七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结合三门峡实际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谋划,明确了我市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吹响了加快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
为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市七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上来,圆满完成大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市七次党代会精神解读”专栏,敬请关注。
在市七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刘南昌在工作报告中讲道:“‘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全面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这种态度,这种决心,这种执着,犹如前行路上的灯塔航标,为我市今后做好扶贫工作,实现在2019年底前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受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有一些地区农村百姓的生活处于贫困滞后状态,“三农”问题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的一个短板。为确保全面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些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任务不容忽视。如何帮助这些困难群众走出贫困、激发新农村建设活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务必需要党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探索。
确保全面实现小康,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一是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激发群众内在活力,推进开发式扶贫。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展,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补充大扶贫格局;针对受灾、孤寡、孤残、流浪等特困人群,构建特困人员供养与临时救助体系。三是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本着为民谋幸福、为民谋利益、为民着想的原则,各级各部门要把精准脱贫作为检验“三农”工作的标尺。一是要有大规划。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因地制宜制定集“果园、菜园、家园”为一体的“苍山如画,诗意田园”的发展规划。二是要有发展产业。围绕绿色产业,做好“山水林田路”文章;鼓励能人进镇,梯级搬迁,做好集市产业,搞活乡镇经济。三是要有大人文。要善于发现挖掘身边好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四是保持原生态。各村镇要聚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市七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各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带领广大贫困群众奋发脱贫,加快补齐“三农”问题短板。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