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大事在于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三农”工作毋庸置疑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
作为农业大市的吉安深谙此理。“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决策部署,坚持“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发展战略,坚持百姓情怀,坚持工业化的理念、项目化的手段抓农业,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站上更高起点。而这五年成为吉安农村社会发展事业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稳固农业“压舱石”,农业成有奔头产业
“十二五”期间的这五年注定是农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加快、生产总量持续壮大。五年来,全市农业连年丰产丰收,粮食总产始终保持在80亿斤以上。2015年粮食产量比2010年增长12.36%;蔬菜、水果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46%、56.5%,畜、禽、渔等农产品产量稳中有进,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64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222亿元,比2010年增加72.9亿元,增长48.8%。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4.8%,连续四年排全省第一。
农业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既要总量,更要质量和效益。除了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总产量快速增长外,这五年,我市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农村改革全面深化,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升级。五年来,我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和国有林场改革,创新推进了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开放搞活,有序推进扩权强镇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农村发展充满活力。五年来,全市累计发展富民产业206万亩,建立起“1+13”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体系,“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凸显,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5家、农民合作社5112家、家庭农场4304家,休闲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一二三产融合态势强劲,全市共获“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品牌”产品6个,“江西省著名商标”或“江西名牌产品”66个,认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井冈蜜柚获第15届“全国绿色博览会金奖”,遂川狗牯脑茶被评为全省重点扶持“四绿一红”茶叶品牌之首,全市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
美丽乡村辉映庐陵,广袤农村变诗意家园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一座座庐陵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点缀于吉安农村的青山绿水中,唯美之境令人遐想。始终注重对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掘是吉安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水韵文溪、耕读黄南、收藏山田、红色三湾、文化怀忠……一个个独具庐陵风韵的村落扑面而来。
美丽的绝不仅仅是“壳”。“十二五”期间,从“五美”到“全域规划、带状推进,镇为核心、镇村联动,绿化同步、产业配套”,再到“严格规划、带状推进、镇村联动、扩权强镇、产业升级、生态永续”,伴随着行动指南的延伸,吉安乡村发生了质的嬗变。由点到线,绝不仅仅做几个参观点,打造了杨万线、敦永线、遂井线、苏马线、井睦线、青东线、永吉线等美丽乡村示范带;由内而外,绝不搞简单的“穿衣戴帽”,而是坚持物态(庐陵风格)、生态(绿化)、文态(庐陵文化)、业态(产业)“四态合一”;由表及里,绝不仅仅是“面子工程”,环境整治、危旧房改造、空心村整治、移民安置、“雨污分流、管线下地”等,通盘考虑,更重要的是引入城市管理理念,既重“面子”,更重“里子”,乡村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无序是建设最大的浪费。农村规划,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十二五”期间,我市树立全域规划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14个乡镇、251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总体规划,20户以上的自然村95%完成规划。规划执行上,坚守“八个禁止”,加大农民建房巡查频率和力度,有效刹住了农民占耕地、沿马路等任性建房风气。
据统计,五年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建设村点4853个,实施镇村联动192个,让89.6万农民受益,并改造提升主要干道2300公里,硬化农村道路6333公里,改水21.2万户,改厕20.4万户,完成危旧土坯房改造6.4万户,100多万农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住上安居房,另有4101个村规划发展了“一村一品”,组建合作社2514家。
脱贫致富门道好,农民钱袋鼓起同奔小康
一组数据清晰见证了“十二五”期间农民增收情况: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5元,比2010年增加4786元,增长85.9%,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五年超过城镇居民。
富农是美丽乡村的核心要义。除了培育一批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减少农民而富农外,市里经多年摸索,选定井冈蜜柚、高产油茶、花卉竹木、绿色蔬菜、珍贵楠木和茶叶烟叶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六大特色富民产业,集中力量推进产业带状、块状发展。为了让广大农民参与起来,一同致富,我市还实施了“千村万户老乡工程”。五年来,新增井冈蜜柚种植面积29万亩,实施“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农户12万户;绿色蔬菜播种面积新增22万亩,蔬菜设施栽培播种面积新增5.5万亩,茶园面积新增17.3万亩。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和投劳务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促其增收致富。
同步小康,这决定了农民不仅要致富更要脱贫。“十二五”时期的这五年,是我市脱贫攻坚力度最大,脱贫成效最好的五年。五年来,吉安坚持从最偏远、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入手,按照“核定对象、分类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的精准扶贫机制,大力实施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六大扶贫举措,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0亿元,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59.8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27.2万人,减贫32.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5.6%下降到6.9%,减贫幅度和力度为历史之最。
五年宏图已写就盛世华章。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我市正如火如荼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查清“三农”基本情况,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依据。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十三五”期间,吉安的农业一定会更强,吉安的农村一定更美,吉安的农民一定更富,也定能一个不落同奔小康!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