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省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农业生产损失较重,省财政厅督促人保财险等5家农业保险承保公司迅速启动农业保险大灾应急预案,24小时不间断接受农户报案。截至8月12日,承保公司已经共计派出查勘车次6799次,派出查勘人数15216人,已理赔1.71亿元。由于农业保险为“三农”撑起了 “保护伞”,参保的农民群众迅速获得保险理赔,从而迅速恢复生产。
2007年,湖南成为全国农业保险首批试点省份,湖南财政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试点,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防灾减损、经济补偿、恢复生产中的作用。通过多年努力,我省至今已逐步搭建起了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网”。
保费规模逐年扩大,1338万农户受益
“在过去9年,通过开展农业保险,湖南1338万农户共获得保险赔款83亿元,户均赔款600多元。”省财政厅副厅长刘文杰介绍,2015年,湖南农业保险签单保费由2007年的7.48亿元增加到23.84亿元,年均增长15.2%。
刘文杰认为,农业保险能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为“三农”撑起“保护伞”:2013年,湖南遭受严重旱灾,通过农业保险支付抗旱救灾理赔金额近7亿元;今年,湖南遭受大面积洪涝灾害,全省投保的299.53万亩种植作物和2.15万头牲畜因灾受损,湖南财政及时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保险公司支付防汛救灾理赔资金1.71亿元,较好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农业保险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能帮助农民缴纳少量保费即可参加保险获得风险保障,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截至2015年底,湖南累计投入财政保费补贴资金99.78亿元,撬动了5226亿元保险保障资金,财政资金使用效应放大52 倍,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
此外,农业保险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释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导农民主动增加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促进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保险品种增至22个,创造“湖南模式”
2007 年试点之初,湖南推出了水稻、棉花、能繁母猪3个保险品种。在财政补贴支持下,今年我省农业保险理赔品种已达22个,包括:水稻、棉花、油菜、玉米、甘蔗、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公益林、商品林、肉鸡、肉鸭、肉鹅、甲鱼、能繁母牛、柑橘、葡萄、茶叶、湘莲、烟叶、生猪价格指数、杂交水稻制种等保险,开展了精准扶贫特色农业保险,并对县级农业保险品种进行奖补,成为全国农业保险理赔品种最多的省份之一,基本能够满足农民差异化保险需求。全省123个县 (市、区)均已全面推开农业保险。
其中,甲鱼、湘莲、烟叶等10个特色农业保险品种是我省特色优势农业品种。省财政厅厅长郑建新在炎陵、汉寿等地调研时,发现不少地方特色农产品很有优势,市场前景也很好,但当地农民因害怕风险,不敢大范围种养。郑建新调研后,要求省财政厅金融与债务处等处室进一步深入调研,拿出政策,满足农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2014年以来,省财政共安排8000余万元,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对鸡、鸭、鹅、甲鱼、湘莲、烟叶等特色农产品开展保险试点,有效增强了特色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永州市烟农就是特色农业保险的受益典型。2015年5月,暴雨袭击永州市的宁远、蓝山、江永、江华等地,3万多亩烟叶不同程度受灾。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紧急启动大灾预案,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查勘,及时将1700万元赔款支付到位。湖南首创的烟叶统保模式,帮助烟农积极应对雹灾和病虫害等灾害,稳定了烟叶生产,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高度认可,并在全国推行烟叶保险的“湖南模式”。
完善农险服务体系,覆盖县乡村三级
为做好农业保险工作,湖南还首创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承保、理赔“两到户”农业保险基础服务体系。
以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沅陵县为例。为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搭建银农联结桥梁,沅陵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管理服务机构,形成了县有金融改革办、乡(镇)有金融服务中心、村(居)有金融服务站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湖南已建成乡镇农险办公室3230个,村级“三农”保险服务点31768个,覆盖面达98%,共有乡镇农险专(兼)干4954人,农险协保员46768人,为农业保险承保、查勘、理赔提供了机构和人员保障。
“基层服务体系的建立,缩短了接报案时间,加快了理赔进度,提升了服务质量。各保险公司依托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刘文杰说,像中华联合财险湖南分公司开发的林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就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一个新举措。德农牧业公司通过将农业保险保单抵押贷款,缴纳保费247万元,获得了5800万元的银行贷款资金,直接带动和促进了湘西黄牛产业发展。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