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化农业发展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
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农业生产稳定、市场运行稳健、农民增收平稳的态势,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增加超过800万亩,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超过600万亩,小麦生产布局更加集中,优质品种比例提高;化肥、农药、用水减量增效控害技术大面积推广,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农产品供给,又关注消费需求,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因此,应摒弃简单理解和单线思维误区,从生产端供需错配着眼,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竞争力,才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打造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农业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关键是消除要素配置的壁垒,提高要素市场化程度。从全局视角看,一是着眼于全球粮食市场,加强对国内外农业开发潜力、环境与风险分析,解决国内国际农业资源配置扭曲问题。二是着眼于城乡要素流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在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之间的配置,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三是着力培植农业比较优势,解决农业内部产业之间的要素配置扭曲问题,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应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适应和提高对农业结构调整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手发力,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今后应加强政策引导、市场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试点示范,让市场导航、让农民把舵,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积极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充分发挥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