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要求全体党员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要把“三农”问题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成效。当前针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党中央发起了“大扶贫”这一决胜贫困的大战略。决胜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大扶贫”战略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扶志和扶智,还要做到精准。这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给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也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
扶志,扶起农民致富的志向。在农村地区,深受土地思想的束缚,很多人没有思考致富的办法,甚至一些人没有拼搏的勇气,以至于贫困,靠政府的救济度日。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得从农民身上入手,先扶起他们的志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结合“大扶贫”战略,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主动的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脱贫致富的志向,不再以政府的救助为收入来源。只有农民的思想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才能大胆的干事创业,破解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难题,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农民真正认识到先要思想脱“贫”,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时候,才能做到脱贫,才能防止再度返贫。
扶智,扶起农民致富的智慧。扶智的根本手段就是发展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摆脱贫困需要智慧,需要能力,智慧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教育着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们的受教育情况,贫困人员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脱贫,或者在脱贫后,是否防止返贫返困。
做好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确保贫困农村地区每一名适龄儿童有学校,有老师,有课本,是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解决农民的智慧问题,靠搞好教育扶贫,更要注重教育质量。在贫困地区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大中专院校的扶持力度,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素养,确保学历最低在中专以上,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整体提升贫困农村地区的文化素质,是为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打好智慧的基础。
扶智,扶起农村地区的致富技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基础之上的生产实践,是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广阔的课堂。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可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做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必须要做好科学技术扶贫。科学技术要进农村,惠农民,因为它是发展农业,给“三农”问题破局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利用有利的人才资源,组织院校科研人员、农技人员进农村、授农民。只有将科学技术带到农村,组织农民学技术,让农民做好传、帮、带工作,就可以着重提升贫困农村地区农民的个人致富技能。农民只有掌握了一门致富技能,比如,种植、养殖技能,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业热情,通过勤劳的工作来致富。
精准,扶起农村地区的致富办法。习近平提出:“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贫困农村地区情况各异,导致贫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解决农村问题,当地党委政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贪功冒进。要坚持抓准对象,抓准项目;要坚持用准政策,用准人员;要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积极开展“同步小康”联乡驻村和“第一书记”,用城里人、文化人的观念来带动农村发展,破解“三农”难师。在农村地区大发展电商、农村淘宝、职业教育、“金种子”带富计划等工作,抓准抓精农村农业产业,全力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我国现在代化建设的短腿,贫困问题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拦路虎”。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消除贫困是党在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党中央已经制定好消除贫困的宏伟蓝图,已经吹响解决“三农”问题的号角,让我们励精图治,发愤图强,让我们平心静气,攻坚克难,打一场荡气回肠的胜仗,让贫困绝迹在我中华大地上,让贫困成为我中华历史的回忆。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