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话说吃饭叫什么?”“叫‘更挨’。”“我们那叫‘更嵩’,有点差异。”
5月16日,来自百色壮族聚居区的游客陈金安与黄屋屯镇屯利村的壮族群众交流起两地的民族语言。
虽然在钦州,在黄屋屯镇,壮族都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但他们却在每年的“三月三”节日邀请镇里的党委、政府干部进村一道听他们唱山歌,看他们跳“丰收舞”。因为在过去的五年里,像屯利一样的村庄得到了众多的照顾,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今年,黄屋屯镇党委、人大、政府将迎来换届之年。但在人员有序变动的时候,唯一没变的仍是那份对“三农”工作的浓情。
田野之歌唱响“高大上”
还是那块土地,还是那片田野,但在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中,黄屋屯镇党委、政府有了新的打算。
黄屋屯镇党委书记邓良峰告诉记者,要想让农业产值更上一层楼,必须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调整农业产业机构,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增产增收。
敢于提出这些貌似大气的农业发展方向,皆因在“十二五”中尝到了甜头。在过去五年中,该镇大力推广“三免”技术,并利用水旱田发展糖料蔗、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利用高架田改种优质糯玉米,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这其中,屯光村委沙白垌超级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西显村为主的旱田、“二架田”玉米示范基地等革新型的产业“调转船头”,直接推动了“十二五”期间黄屋屯镇农林牧渔总值冲刺3.7亿元目标成功,同比2010年同期的2.6亿元增长1.1亿元,年均增长 8.5%。
今年,该镇将继续通过引进良种良法,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测土配方施肥、“三避”等技术,做好屯光、屯南超级稻示范带动,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加快发展优质种植业,重点以西显片区为重点屯安、屯胜、屯西为补充,抓好“双高”糖料蔗种植基地建设和丰产林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同时,该镇还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开发,不断完善“公司+基地+种植户”模式,在屯安、屯利、屯胜种植牛古大力6000亩,确保生态型牛古大力种植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乡村丽景呈现好风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和布局调整过程,规范引导农民集中建房、建好新村。”黄屋屯镇镇长邓享流告诉记者,今年将全面落实违法建设处置办法,扎实推进查违控违工作,着力抓好占用农田违法建设的专项整治,坚决杜绝新增违法建设。
这强有力的工作表明该镇将继续深入开展“美丽黄屋屯·生态乡村”活动,让干净、富有乡愁魅力的黄屋屯乡村风情继续吸引外地的游客。
邓享流介绍,今年该镇将重点打造生态乡村示范村——屯南村委会的钟屋、屯安村委会的料头、圩埠村委会的彭屋、虾塘等自然村,做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农村建设管理等,借助示范村、示范项目、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工作中,该镇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把握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高标准农田综合整治项目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等机遇,不断完善农村农田水利和水泥路硬底化工程建设,建设自然村水泥路50公里,重点做好塘营、屯北、屯安、料连、田寮等5个村委的自然村村级水泥路工程。
如今的黄屋屯乡村,不再是青壮年逃离的故园,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乐土。邓良峰告诉记者,今年将继续鼓励农村的微型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和业态,让绿水青山的乡村也能生出真金白银。
乡村经济带出幸福生活
今年,黄屋屯镇将进一步发展屯光蔬菜高产基地建设,依托黄屋屯镇高速路口中国-东盟农产品大市场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成一批蔬菜、水果、水产、畜产品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
同时,该镇表示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好扶贫攻坚工作,按照“八有一超”贫困户脱贫标准,通过实施“五个一批”,以加其、田寮、大冲、圩埠、料连为重点,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力度,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提升群众创业外围环境的过程中,黄屋屯镇还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妇女小额贷款进行种植或养殖业开发或自主创业,鼓励有一技之能的农民带头创业。预计2016年年底将实现204户、955人脱贫,年度脱贫率53.68%,圩埠、加其等贫困村脱贫摘帽。“通过努力,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邓良峰告诉记者,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将使得这些五年后要实现的目标成为可能。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