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三农

盘点两会“三农”关键词

时间:2016-03-23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自然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焦点话题,也将是贯穿2016年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线之一。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何要改: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9%左右,但它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当前同样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需要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实现了建国以来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十二连增”,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李成贵委员说:“我们的农产品供求出现一种失衡,一方面进口很多农产品,特别是需要进口大量的大豆;另一方面有些农产品出现过剩,比如玉米,目前玉米的库存在3亿吨左右,一年的需求约为2亿吨多一点。这就导致玉米价格持续下跌。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农业结构,也可以说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倒逼出来的。”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国内的粮食进粮库,国外的粮食进市场’。”聂振邦委员说。

  张晓山代表说:“过去是短缺经济,产品生产出来不愁卖。现在国家农产品的产量是有保障的,进口很大程度上是满足改善型需求。民众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

  近年来,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高涨,导致绝大多数国内农产品价格都高于进口价格。霍学喜委员说,价格问题也是推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原因。

  改什么:平衡和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结为“重点抓三件事”:“调减玉米”、“增加大豆”和“提升牛奶”。他表示,要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有些地方要推广轮作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适当调减下来。大豆方面,要搞好目标价格试点,开展大豆品种攻关,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奶业要提高质量,恢复国人对民族乳业的信心。

  过去我国农业发展更多关注的是生产环节,如产量的高低、品种的选育等。王志刚代表认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的重点将会发生变化,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农业生产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农业生产不仅要解决吃饱的问题,更要满足人们的中高端饮食需求。

  怎么改:调结构、活价格、规模化经营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对于调整农业结构,王海波委员有自己的看法。“我一直都不太赞成粗放地调整农业结构,比如玉米多了就种大豆。农产品的调结构应该是调技术结构,而不是简单地换品种、调价格。”他认为,目前我们不仅要关心国内农业供给侧改革,还要关心国际上的供求关系。

  在任正晓委员看来,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构建既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又能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它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很多委员还提到了粮食收购价格改革。“要探索‘价补分开’、市场定价,农民合理收益由政府价外补贴。”柯炳生委员说。

  刘身利委员表示,我们作为农业大国,仅仅“牢牢把饭碗端在手中”显然不是目标,而是要向农业强国迈进。“我们人均这么少的地,如何和世界发达国家进行价格上的竞争?所以要加强土地连片经营,让农民变成股东,变成企业的主人,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粮食产量‘12连增’将传统农业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继续增产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有新的发展理念”,杨小平委员说,“这个新理念就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

  “美国的大型农业企业都是强强联合,所以建议国家也应培育几个大的龙头企业,真正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刘平均委员建议。

  由于农业涉及面广,地域分布差异性较大,因此,有委员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案各地也应不同。贾康委员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考虑整个供给体系的所有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很复杂,不能笼统地按什么方式去套。

  关键词:精准扶贫

  未来5年,脱贫已成为举国上下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攻坚战。“精准”更成为脱贫成败的关键。“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对于扶贫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表述的:“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

  扶持谁:准确识贫

  精准扶贫、因贫施策的基础是精准识别。鲍义志委员建议:可选择一个典型村作为抽样调查村,测算出特困系数,再按公式计算出农户贫困程度指数,同时建立贫困程度、返贫风险、措施评估三个指数,使精准识别工作更趋科学化、定量化。

  牛盾委员表示,对于精准扶贫,首先,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其次,要创新扶贫制度。再次,要针对每个贫困家庭设计符合自身状况的脱贫方案。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王富玉委员列举贵州扶贫实践中的“四看”后表示,精准评估,需要综合多方面考量,让扶贫措施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王巨禄委员对此也有相似的看法。他将成片贫困分为三类:因资源环境贫困的应采取城镇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方式;因政策局限的应在产业多元化上下功夫;对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要投入大量资金并密切监管。“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态度”。

  谁来扶:多管齐下

  在何伟委员看来,“扶贫并非政府一家之事,而是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和参与解决的时代课题。”他认为,在扶贫主体上要有多元化思维,重视企业与公益机构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谁来扶,关键是人的问题,武鸿麟委员认为,“因为项目好,资金也好,下去没有人来推进,精准扶贫就不能落地,人就是两类,一类是帮的人,就是各单位、各部门还有社会各界,要落到人;另外还有一个被帮扶的人,也要落实到户、到人,这样人对人、一帮一才能真正达到精准。”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杨松则强调精准扶贫中“第三方评估”的作用,而评估的标准、程序、主体需要谨慎选择,尽早确定。此外,还要发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

  怎么扶:精准施策

  精准扶贫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张大方委员建议,通过建立以“一个基础,三个支柱”为特色的更为立体精准的新扶贫体系,帮助全国几千万绝对贫困群体摆脱贫困。“一个基础”即建立统一的民生大系统数据平台作为扶贫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三个支柱”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底机制、将扶贫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创新资源动员体制机制。

  “精准扶贫不能靠数字脱贫,要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的‘私人订制’。”焦家良委员建议,每个贫困农户必须有一个以贫困农户为主制定的五年脱贫攻坚计划。

  精准扶贫还要注意创新方式方法,让高科技手段助力精准扶贫。徐晓兰委员认为,目前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面临贫困人口的识别不够精确、在相关数据的动态跟踪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则和手段等问题。

  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成为长远之计。冉霞委员呼吁,教育扶贫是百年大计,一个人受教育,全家人都受益。马宗保委员也建议,国家把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纳入国家教育的“十三五”规划,由现在的专项支持变成常态支持,由阶段性支持转变为中长期支持。

  精准扶贫离不开金融支持,宋丰强委员认为,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金融服务,要为贫困户‘输血’,激活他们自身造血功能,让农民在金融帮扶下,加快脱贫步伐”。

  大数据时代,网络的扶贫能力不可小觑。程萍委员建议,用农业大数据实现精准扶贫。农业大数据与贫困人口大数据的对接将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可以 “让我们每一个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春天种什么才对,秋天卖什么最贵,生产资料在哪买最实惠’。”通过农业大数据,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风险和生产成本。

  关于基础设施方面,刘汉元委员建议,要加快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杨元庆委员也认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精准扶贫。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对互联网的使用局限于语音、通信等基础应用,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地区获取信息资源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真正推动信息扶贫。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光林也提到,发展符合地区实际和市场经济方向的特色优势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他以内蒙古举例:“那里光能、太阳能、风能丰富,是很多地区不能比的,要善加利用,将大大有助于贫困地区脱贫。”

  范小建委员表示,还要培养贫困地区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如果没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扶贫开发也就没有了灵魂。

  关键词:农民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句话道出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进入“十三五”,一方面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放缓。如何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如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何寄华代表表示,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他建议推广土地合作经营模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农业发展得好,国民经济发展才具备坚强的后盾。刘长庚委员认为,我国实行的农业补贴要持续增“甜”,农民才能更受益。可提高整体农业补贴力度,使农业补贴支出平均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更高。

  吴鸿委员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山区和农村,要划好生态红线,保护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要让农民在参与改革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牛有成委员说,全面建成小康,农业基础是底线,农村发展是底牌,农民富裕是底气。坚持“重中之重”,接补短板,必须理顺三个关系:理顺农民与资源的关系,不能让农民捧着金碗要饭;理顺农民与积累的关系,关键是要让农村集体资产经营起来;理顺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和农民就业的新载体。

  张洪委员以林权制度改革为例,强调了改革创新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他建议,要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林业为例,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开展养老、养生、森林休闲等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霍学喜委员认为,需要六管齐下:一是推进农业产业组织规模经济化,帮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及行业组织,建立自律机制,提升其自律能力,解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规模不经济问题,为农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二是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关键在产前和产后环节,应激励产前和产后环节的市场主体开展有效创新的积极性;三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基于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适宜性原则,构建区域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农业产业布局体系。四是推进农业技术和装备密集化,协调农业科技政策和其他农业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农业商业模式创新;五是农业产业技术市场的有效性培育,即建立具有正向激励功能的市场环境,有效协调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市场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六是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协调和优化,有效协调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中央地方政府的农业产业发展政策之间的关系。

  目前,农民增收途径有待拓宽,财产性收入比例偏低。钟瑛委员建议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框架下,加快构建明晰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体系、有效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导向机制、合理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运作利益分配格局。

  农民增收难是很复杂的问题,也是变化着的问题,华士飞委员强调要综合施策,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时,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能千篇一律。

  作为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委员思考得更为深入些,他建议可结合慈善法中的条例,让龙头企业扶贫济困享受慈善事业的优惠。另外,他认为,西部地区属于所谓的“五行不全”的地方,缺土缺水缺温,设施农业更需要加强,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避灾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做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保护工作,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并且要把特色产业的安全问题纳入宏观政策考虑,有针对性地出台措施,这样可以很直接地提高百姓收入。

  关键词:农业保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

  为什么农业保险成焦点

  中国是遭受农业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15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1769.8千公顷,其中绝收223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04.1亿元。农业保险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被业界誉为现代农业的“稳定器”。

  张桃林委员指出,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保险深度仅0.56%,低于全球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7%的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农业发展具有地域性、长期性、公益性等特点,白先进委员表示,农作物受天气、病虫等灾害影响较大,农业保险的发展非常关键,但是农险种类还不够全面,相关补贴不够到位,因此,农业保险还需要加大覆盖。

  而张令平代表认为,“针对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应该建立农业保险,让农民有防范市场风险和灾害风险的意识”。

  对于农业保险的功能,吴焰委员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可构筑农业生产风险屏障,有效保护农村贫困地区生产力,助力解决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二是可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服务可及性;三是可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体再发展能力;四是可促进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创新,支持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劲。

  如何加强农业保险

  针对目前农业保险品种少、覆盖率低、保额低、损失补偿率低等问题,伍跃时委员表示,应扩大中央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保险责任范围、提高保额标准和赔偿水平、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主导、第三方介入、保险公司承保”的运营模式。

  黄长林代表认为,应借鉴“新农合”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发挥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运作的主导作用,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