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万象更新之时,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简称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我省第13个全省“三农”政策性文件,彰显了河南“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凸显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十二五”成绩斐然,“十三五”崭新开局。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处于农业转变、农民转移、农村转型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发展并行。
推动“三农”工作实现新发展,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最强有力的支撑。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省委一号文件为我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的“三农”工作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对解决“三农”新老问题、有序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发展 释放“三农”新动能
文件聚焦
创新粮食生产机制。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惠农补贴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信息化。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发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背景
近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在“三农”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重大举措,使我省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河南在农业农村领域历来不乏创新典范。巩义回郭镇开“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先河,成为乡镇企业发祥地;信阳郝堂村留住美丽乡愁,获得“探索中国农村出路的试验田”美誉。
今天,又到了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亟待调整的关键时期。农业设施依然薄弱,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一系列问题还在制约着我省农业农村的发展,依然需要通过创新理念,积极推动变革来破解难题,释放“三农”发展新动能。
专家点评
面对我省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应当坚持“一车两轮”共同驱动,加快我省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建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这就需要在粮食生产机制、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农业经营方式等各方面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要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健全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提高惠农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要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流转,完善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政策规范和风险防范;还要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把职业农民培养成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归根结底,是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协调发展 构筑现代农业新格局
文件聚焦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工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背景
长期以来,农业主要是以产量目标为主,努力增加农产品社会供应量和安全保障程度。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导致一方面出现大量农产品过剩滞销,另一方面对农业上的许多新兴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这种供需双方结构性的扭曲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是短板。最直观的“短”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上。历史形成的城乡面貌反差,这些年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最短的一块短板是脱贫,“十三五”时期,确保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专家点评
目前,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与农业比较效益低并存,大宗农产品过剩与健康绿色农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并存,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深,这些阶段性特征,倒逼传统农业必须“转方式、调结构”,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协调发展之路。
推进农业协调发展,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目标,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融合起来,拓展新功能,培育新产业。
二是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改变以往单一发展平原农区的做法,更加注重山丘区和都市区农业的发展,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
三是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另一方面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农业人口转移,使他们能够在城市落户定居。
共享发展 携手农民共同奔小康
文件聚焦
以产业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乡村,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十三五”期间实现46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背景
春节假期,在郑州务工的张成立回到南阳的农村老家,再一次体会浓浓的乡情,感受家乡的变化:村上的道路硬化到家门口,大家的钱包比往年又鼓起来不少。去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53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解决424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00万户。
但在村子里,张成立觉得手机信号不强,文化娱乐设施少。农民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正是今后我省“三农”工作的重点。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携手农民共同奔小康,正是对农民对农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的正面回应。
专家点评
我们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民人数众多,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尤其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新农村的路子怎么走,应该总结我省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但总的精神要顺应民意,分类推进,因地制宜,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全省人民共同奔向小康。
要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有步骤地推动村民转市民;对深山区、滩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结合产业扶贫实施搬迁;对平原地区村庄,根据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化情况进行规划建设。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逐村分析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对于普通乡村,不搞大拆大建,发展产业,一户一策,实施精准扶贫,同时美化环境,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能够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有尊严、体面地生活。
开放发展 让“王牌”熠熠生辉
文件聚焦
坚持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把农业产业集群招商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打造开放招商品牌。
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外向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支持优势农产品企业实施出口倍增计划,提高我省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加强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投资、贸易、科技、动植物检疫合作。支持我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
背景
2013年,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成立农业开发公司,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产量是当地农户产量的2倍以上,均创造了塔吉克斯坦农业生产最高纪录。农艺师苏荷罗夫如今逢人便伸出大拇指说黄泛区农场“哈拉索”(中文意思为“好”)。
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在我省六大支柱产业中位列第一,河南农业这张“王牌”熠熠生辉。但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仍是河南农业的“短板”。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我省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提升,河南农业走出去恰逢其时、前景无限。
专家点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大的发展经验就是开放。开放是破解发展难题最有效的金钥匙,可以达到省委书记郭庚茂反复强调的“一举求多效”的效果。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农业发展的难题,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国际化水平,扩大农业发展的动能,是必须选择的途径之一。
因此,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统筹制定和实施农业对外合作交流规划,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统筹签订双边中长期农业贸易协议,使农业资源以全球化的思路进行配置。从近几年对外合作的情况看,我省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在上合组织成员国、东南亚各国表现优异,增产增效显著。把我省农业大省的发展优势和这些地区分享,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标。
要支持我省相关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同时,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机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缓解“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为农业企业高速运转提供充足动力。
绿色发展 促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文件聚焦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基本建立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情况。
加大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力度。建立健全保护农业环境的政策法规制度,制定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
开展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背景
粮食生产在高基点上实现新跨越。2015年新常态下,我省彰显了“中国粮仓”的勇敢担当。但随着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有序利用的难度加大。
数据显示,我省化肥施用量惊人,每年折纯达700多万吨,居世界前列。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严重影响土地地力。目前,全省黄褐土中约有2000多万亩出现酸化现象,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某地有6亩农田仅产出小麦120斤。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要求,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
专家点评
随着环境和资源约束趋紧与粮食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凸显,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建设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更加急迫。省委一号文件聚焦绿色发展理念部署农业现代化建设非常及时,对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坚守农业生产“红线”。既要坚守耕地红线、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的数量红线,又要保证耕地质量和土壤健康的质量红线。
树立大农业观念,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秸秆利用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既算好“经济账”“眼前账”,又算好“生态账”“未来账”,当下,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促进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之本,也是绿色农业新常态。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