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三农

十八年聚焦“三农”“厚积薄发”决胜全面小康

时间:2016-02-1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张家界在线

  改革开放以来,在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16年间,中央先后发布18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这18份中央一号文件反映出不同阶段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包含了不同时期诸多利农、惠农政策信息。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无一例外是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开篇之作、重中之重。今天,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生活着接近9亿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历届中央领导层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在1982年至1986 年、2004年至2016年间,有18个一号文件的聚焦点是“三农”问题。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大的挑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土地承包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1982 年、1983年、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以“三农”为内容,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关键是通过承包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帮助农民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1984年提出具体可延长土地承包期,给农民群众吃上 “定心丸”,稳定农民群众的情绪,激励广大农民放心投入、大胆投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村工商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社队企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做工、经商、办企业。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对GDP的贡献逐年递增。部分农民开始脱离对土地的简单依赖,打破地域的限制,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1985年十项政策出台,取消了个别品种的统购派购制度,赋予农民经营自主权,农村经济开始活跃。1986年肯定农村改革,增加农村投入,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解决了温饱大问题,继续保持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1988年至1997年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让农业产业化经营得以推进。由于农村改革滞后,进度变缓, 1997年至2003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速大幅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3年还出现全国粮食产量罕见下滑的严峻局面。 2004年“两免三补贴”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给予粮食直接补贴、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005年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多予少取放活”,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6年历史性地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城市反哺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可以实现温饱,不能达到小康,2007年强调扎实推进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主题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010年“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首次提出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开弓没有回头箭”,2011年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2012年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重点,加大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历史罕有的“十二连增”。与其他国际农业强国比较,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等问题逐渐显露。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013年至2016年部署农业现代化。2013年提出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首提“家庭农场”概念。2014年深度规划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制度、农村金融等三方面改革,强调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号文件”十八年聚焦“三农”,“厚积薄发”决胜全面小康。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十八年始终如一、高度重视,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2016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亮相中央“一号文件”。在新形势下,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齐“短板”,是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贯穿始终。在其他 “三化”发展基础上,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传统农耕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全面转变。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人和、家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形成人人参与、开放合作的良好局面,使全体人民在共享共建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到2020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如期胜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