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农”搭上信息化快车,不仅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建设和人才培育,还要集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逐步构建“互联网+三农”生态圈,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需求。
一是建立“互联网+政府+龙头企业”的特色产业。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将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地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规划,以县级为单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引入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综合运营商,结合本地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将当地的特色产业引入网络平台,为农村信息服务提供支撑。
二是建立“互联网+生态环境+优质品种”的产业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成熟发展,“互联网+”思维突破了原有的时间概念和空间界限,为“三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打造全产业链,构建农产品(14.13, 0.02, 0.14%)质量追溯体系、搭建电商平台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全产业链可追溯,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建立“互联网+知名品牌+规模经营”的商业模式。农村互联网创业的商业模式,应立足于对农产品特点的把握、营销模式的创新,将农业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使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让具有规模产量的优质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近年来,我们“世纪之村”先后与福建尤溪、甘肃宁县、宁夏吴忠、河北玉田、黑龙江甘南等全国30多个县开展合作,实现年度农产品交易额上亿元,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知名品牌农产品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产业的升级。
四是建立“互联网+消费者+网络平台”的诚信体系。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与生产者利益紧密结合,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县、市级网络平台和创新运作模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利益紧密的捆绑式发展。如我们“世纪之村”自创的“3+3+3+1”共生分利模式,有效聚合农村消费力,增加农民收益。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11个省推广应用,吸引了7.5万多个行政村入驻,建设了14万多个信息服务站,月交易金额达8.3亿元。依托农产品溯源技术,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相应机制的约束,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互联网+三农”生态圈。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