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通过“大手牵小手”,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护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患者在小医院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服务。同时,医联体成员单位间开通了“绿色通道”,乡镇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接收的重症患者可及时转至上级医院接受治疗,而经过治疗进入恢复期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转诊“绿色通道”再转回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解决了基层重症患者的就医问题。此外,县级大医院的医生可以到乡镇医院进行多点执业,使得部分重症患者可以在基层医院享受到大医院的诊疗服务,使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及恢复期患者在这些基层医院就可以得到有效医治。不仅满足了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将大医院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救治急、重症患者和疑难病患者身上,从而有效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
看病难这一问题主要是病人都涌入大医院,造成病人多、医生少,排队时间太长,问诊时间太短等问题。而基层乡镇医院的医生有效地起到了初诊、分诊作用,能为居民解决很多小病小痛,大大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但一些民众认为,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技术差,从而对基层医院产生一些不信任感。县级大医院与乡镇小医院成立“医联体”,这样的“医联体”越多,使一些小毛病在小医院解决,而一些基层医院接收的重症患者要么经过初诊后转入大医院,要么邀请大医院医生来会诊。这样,既可以让相当一部分病人无需再上大医院排队挂号,在基层医院便能完成诊断过程,大医院也可以真正腾出手来应对疑难杂症和科研任务,这对大医院自身品牌和口碑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有了县级医院参与“医联体”,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医生的底气更足了,一旦碰到疑难杂症,就可以向大医院的专家求助,也使他们对大医院哪些科室哪位专家擅长什么疾病更清楚,社区居民来基层医院,医生做出初步判断后,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平台将患者送到最合适的科室和专家病床上,让县级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医联体”功能上会起到初诊、分诊、健康管理的作用,通过调配资源,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譬如:一些大医院床位紧张,而基层医院的床位、医疗资源则出现很多闲置。就可以分流一部分患者到基层医院住院,既减轻大医院负担,也让医疗资源重新整合。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就是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个重心展开的,努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这是真正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医疗水平,是社区卫生能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如何真正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医疗水平,是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因此,只有更多的县级大医院参与“医联体”,才能让分级诊疗制度真正落地。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