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作响的仪器,闪烁的指示灯,插满管子的病人,脚步匆匆的医生和护士……这是人们对重症监护室(即“ICU”)的整体印象。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方强在近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重症医学以抢救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为主,在保住患者生命的前提下,给其他专业学科的介入留出时间和机会。“重症医学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维持患者生命提供了保证,是各大医院的重点业务科室。”方强表示,近年来,基层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的建设与发展也比较快,但基层在各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提高抢救水平,维护广大人群的生命与健康。
月16日—2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发起,辉瑞中国支持的“县在起航”—县级公立医院医院管理及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中的“千人计划”短期交流学习活动举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基地医院之一,承担着本期重症医学专科的观摩交流课程。“县在起航”项目下的“千人计划”活动自从2016年12月启动以来,至今已成功举行20期,围绕心内科、神内科、呼吸内科、检验科和重症医学五个领域,累计推送近480位基层相关科室骨干医生到优秀三甲医院进行短期交流学习,教学基地医院也由最初北京的8家著名三甲医院,到2018年新增了全国的10家医院,总数达到了18家,基地医院的数量和专科范围持续拓展,助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的专科能力水平。
重症医学是综合急救平台
重症医学在我国是比较“年轻”的学科,在2009年成为我国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近年来发展迅速。据方强介绍,重症医学科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例如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等,是真正“救命”的学科,为其他学科争取开展进一步的治疗机会,也让其他专科有更足的“底气”去开展具有风险性的手术。
方强认为,重症医学综合性非常强,对人才的理论体系、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还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做支持,这些对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国家对重症医学的投入很大,将它作为重点专科来建设,重视人才的培养。我国最大的问题是地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体现在医疗上就是医疗资源和水平的差异性。”方强表示,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基层的专科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大连市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李云峰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了重症医学科观摩交流学习,他认为,近年来,重症医学在基层越来越受重视,发展得比较快,但与大医院相比,确实存在人员理念有待提升、技术相对欠缺,以及硬件设备不足的现状。
“虽然与大医院相比,基层县医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十分重视重症医学的建设。以我们医院为例,设备、人才资源都对重症监护科有所倾斜,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先进的项目,进行新的探索,努力让我们本地的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李云峰说。
基层医生应紧跟最新诊疗理念
县级公立医院服务于广大的县域患者,为了落实分级诊疗,势必要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方强认为,基层医院不需要做到大型三甲医院的程度,但医生要能跟上最新的诊疗思维和理念。“千人计划”这样的实地观摩学习项目,可以让基层医生开阔视野,近距离感受规范诊疗的流程,让他们对自己所在专科的性质、内容和技术水平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方强表示,“千人计划”针对的是各基层医院的骨干医师,他们可以带着现实中遇到的临床问题来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意义。“理论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学习,但理论、理念如何具体实施,实际的技术如何操作,还需要亲自观察理解。我们更多时候起到的是点拨作用。”方强表示,基层医生与上级医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未来基层医生可以及时寻求上级医生的帮助。
李云峰也认为,虽然“千人计划”交流学习的时间有限,但为基层和上级医院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将来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技术建立长期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在会诊、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等方面都可以获得指导和帮助。
“在这次短期交流中,对业务、技术的学习是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对观念和意识的提升,感受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种新式的学习、交流机会。”李云峰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