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受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委托,在内蒙古全区16个试点旗县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助力内蒙古乡村经济振兴。近三年来,北京工商大学科研团队瞄准制约内蒙古旗县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振兴乡村金融激活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打造出适合当地的全链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内蒙古模式”。
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德勇介绍,“内蒙古模式”的创新在于以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为前提,以顶层设计金融工程规划为切入口,以当地政府最大关切为突破点,结合地方特色引进新型金融模式,从而最大程度解决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
精准扶贫,定位地方特色
发展区域经济首先需要提升当地干部和企业家的金融意识。杨德勇说,团队进驻各旗县后,首先着力培养人才,通过举办县域金融综合改革培训、金融集市、金融论坛等方式,培训当地干部和企业家累计达2500人次。
这些培训内容涉及当前金融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帮助学员提高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并切实掌握金融工作实际操作。参加“通辽市县域金融工程高级研修班”的奈曼旗旗委书记张华说:“通过县域金融工程的实践和多次培训,政府干部和企业家的金融意识逐步增强,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金融职业素养的干部和企业家,这将为推进县域经济工作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中心基于充分调研制定培训计划,特别注重结合各地经济特色,引入针对性强的新型金融模式。包括结合内蒙古各试点旗县的实际情况,鼓励各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服务范围,稳步扩大特色险种的保险覆盖面,创新农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风险等业务;针对煤炭、玉米价格波动大的情况,鼓励当地引入期货+保险模式等。
推动京蒙资源对接,搭建优势平台
县域金融工程实施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综合配置。在中心推动下,内蒙古16个试点旗县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京蒙智力与金融资源对接。
在顶层设计上,中心通过设立北京金融专家智库,协助各旗县论证县域金融工程规划。2017年1月和4月,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和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分别在临河和北京举行“县域金融工程规划”发布会,吸引了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者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等30多家部委和金融机构的代表参会。
中心联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促成京蒙两地股权交易中心的多项合作,并协助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在试点旗县设立办事处,为股权交易中心提供优质项目。在这个平台上,临河区和奈曼旗对接北京首农集团,既推动企业供应链快速低成本融资,也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探索建设了天然、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如今,中心发起的区域金融产业战略联盟,已经容纳了100余家内蒙古企业。区域金融工程微信公众号和“区域金融产业战略联盟”微信群里,会定期发布旗县优质项目信息,及时帮助试点旗县企业融资项目与北京市金融资源实现对接。
新型金融模式助力内蒙古跨越式发展
县域金融过去主要以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由于企业的抵押品有限,大量资金进不了县域实体经济。近年来,内蒙古对多种融资渠道都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包括引入村镇银行、引入期货+保险模式、创新价格指数保险、降低意外风险、引入产权交易中心模式、完善土地流转平台、设立金融服务中心、创建一站式金融服务等。
杨德勇介绍,针对县域经济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中缺少抵押和担保的难题,中心特别推动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业务。譬如,在临河区政府成立债权流转中心,采用安徽海汇集团运作模式,让沉睡的债务“活”起来,延缓了债务支付期。
在乌兰察布四子王旗,在中心推动下,海尔产业金融与乌兰察布四子王旗人民政府、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海尔产业金融在四子王旗积极给予当地龙头企业金融支持。海尔产业金融以金融作为工具,连接龙头企业赛诺和上游的养殖户,形成订单农业模式,为养殖户提供资金并带动贫困户养殖优良品种的种羊,通过海尔产业金融模式支持带动,围绕赛诺羊业上游养殖端近2000户农民通过养羊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