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记者走进锦州义县七里河经济开发区时,虽是寒冬腊月,但这里的锦州九丰食品有限公司、锦州捷通铁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辽宁春光制药装备有限公司等各家企业的生产仍然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来,锦州高度重视开发区的发展建设,坚持将开发区作为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突破口,从大刀阔斧组建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高新区两个先导区,再到开展县域产业园区体制改革试点,加快县域产业园区整合优化,实现了“2+5+2”园区布局,开发区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锦州开发区经济总量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比基本达到全市的三成,开发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作用明显。2018年前三季度,锦州各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220.11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市26.1%;固定资产投资近90亿元,占全市3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20.7亿元,同比增长8.07%,实际利用外资2069.58万美元。
锦州把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的主战场,把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关键环节来抓。去年8月,锦州确立了“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和“2+5+2”园区及“8+3”产业布局。聚焦工业八大产业,海洋、农业现代化及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把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任务,真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锦州七里河经济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试点工作。通过优化整合,构建了“一区三园”发展新模式,明确了三个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其中七里河产业园重点发展和承接健康食品、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凌北产业园、西山产业园分别发展和承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循环经济3个特色产业。3年来实际落地项目5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入驻企业达到112家,拥有上市公司骨干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
去年9月,锦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指导意见、财政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形成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1+5”政策体系。锦州七里河开发区不断优化管理、运行和领导“三个机制”,搭建高效发展新架构,精简机构、人员,推行扁平化管理,同时利用“管委会+公司”模式,市场化运作有效推行。在创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上,开发区新建了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30项审批事项的办理服务,让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建立了“见章跟章”审批制度,起到了早落户、快审批、抢动工、速达产的效果。2018年,锦州七里河经济开发区实现税收2.82亿元,同比增长2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38%。
今年,锦州市将全力以赴抓“8+3”产业和开发区改革,将在调整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开发区运行机制、财政体制改革、审批制度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下足功夫,大力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下放审批权力,建立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篇大文章,抓住招商引资这条“主线”,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全力以赴抓招商、建项目、扩投入,推进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积极培育高端增量,支撑开发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承载能力大、聚集功能强的特色产业园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