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如何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甚至形成良性循环,成为摆在不少基层政府面前的难题。近日,在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和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县域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暨新县生态环境状况蓝皮书发布会”上,基层政府官员与业内专家、学者通过政策解读、理论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探索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机制。
生态文明是脱贫关键出路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些基层政府的困惑。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特别是那些不断壮大的产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主要目标,也是关键出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说。
2017年,生态环境部启动了生态文明示范市县评比。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8年12月15日,全国第二批共45个生态文明示范市县获授牌,新县是其中之一。
在王志华看来,2016年被列为国家生态县、如今又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的新县,对于我国目前的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生态之于新县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发展引擎。”新县县委书记吕旅介绍道,近年来,新县一直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和“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培育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智能制造和文化旅游“四个百亿级”健康产业集群,打通了“两山”转换通道,将进一步拓宽“两山”转换通道,探索绿色发展新路,“让绿色成为新县最鲜明的发展特色、最厚重的富民底色”。
走出绿色发展路子的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革命老区,也是河南唯一的“将军县”,受战争创伤和自然条件制约,新县发展一度十分落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县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路径,让绿色发展在老区落地见效。
“以生态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新县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首个贫困摘帽区域,贫困发生率从14.9%下降到1.12%。”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处长蔡蕾说,新县探索了不少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包括加强组织引导、创新机制体制、出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确立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追究政策,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
新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说说而已。高峰论坛同期发布了《新县生态环境状况蓝皮书》,这是国内首部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蓝皮书,“由第三方完成,是客观权威的年度研究报告”,以期推动“两山论”在县域落地生根,形成示范效应。蓝皮书显示,在重大项目引进过程中,新县不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这几年否决了100多个污染较重项目,让生态“红线”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2017年,新县在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中居第12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42.12%,健康产业产值占产业集聚区生产总值的75%,绿色转型进入快车道。
论道“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其成效将直接影响总体效果。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现阶段,城乡关系已经转变为动态组合关系,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改革进度。一方面,农村人口进城务工需要探索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农民公共政策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居民有到绿水青山间享受自然的需求,这就要求乡村土地加快入市政策进一步完善。
“中央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但什么政策符合实际?这一定要让基层政府去尝试,允许他们有自选动作,通过试验先解决问题,再逐步上升到全国政策。”刘世锦说,这种改革,进度还需要加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则谈到如何“重新定义乡村”。他说,新县如今是蛙跳式发展,有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有先进的科技力量支撑等“后发”优势。“过去走的是传统工业路径,现在发展方式转了,全新的路径、机制都需要新的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是工业革命以来发展方式的深刻变化,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这是新县等未来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逻辑问题。”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