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
这里是精致的江南水乡,也是各地争先解读的发展范本。
改革开放40年来,张家港GDP总量由1978年的3.2亿元增至2017年的2606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8.7%,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前三甲。与此同时,张家港还以其高度协调的发展能力获得20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实现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飞跃。
张家港不仅造就了县域发展的奇迹,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树起一座醒目的标杆。这座标杆上,“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无疑是最为醒目的标签。
创新,不竭的动力
10月22日,长城汽车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宝马集团董事Klaus Frohlich(克劳斯?弗洛里希),长城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光束汽车董事长赵国庆一行来张家港市实地考察长城宝马光束汽车项目推进情况。该项目被称为中德合作的又一成功案例。
张家港市委书记沈国芳表示,张家港是一座友好包容的城市,吸引了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业。尤其是长城宝马光束汽车的落户加盟,更是为整座城市加注了强劲动力、引入了源头活水。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一大批重大交通工程纷纷上马,正迅速改变张家港多年来的交通弱势。尤其是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和沿江城际三条铁路的建设,使张家港成为长三角沿江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可以高速连接、吸纳世界任何一处创新资源。
但创新资源的对接却并非易事。1992年,张家港拼抢出来一个张家港保税区,是全国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也是张家港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外来资本承载区。可近年的发展实践中,张家港保税区深刻意识到“一拥而上”“血拼政策”的粗放型招商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10月26日,康得马可波罗航空复合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张家港保税区举行。康得航空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位于张家港市保税区,规划占地2231亩,项目分四期建设,总建筑面积126.8万平方米,总投资300亿元,计划于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这一项目是张家港保税区树起经济创新转型的一面旗帜。张家港保税区正在转型创新中培育新动能、再造新优势,不断刷新产业底色。
“以创新转型为核心,有效破除要素瓶颈,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17年,张家港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26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10亿元。张家港以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近千分之四的GDP和千分之三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二者的互动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最终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盛衰。
张家港是一座年轻的港口工业城市,文化资源缺失是不可回避的现实。2004年,张家港市携手沿江12个省市区,举办首届长江文化艺术节,被誉为“县级市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
10月31日,2018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正式迈入第15个年头。经过多年的精心浇灌,张家港市携手长江流域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打造的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长江文化交流、融合、创新、发展的平台。
绿色,发展的底色
和苏南其他城市一样,改革开放之初,张家港的社队工业、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欣欣向荣,被《人民日报》总结为“小鸡吃米、粒粒下肚”。
张家港发展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乡镇企业。而后,“分散、低效、高耗、污染”等缺陷逐渐显现,原先的“亮点”成为了现实的“痛点”。
为此,2017年底,张家港关停了长江岸边的东沙化工园,该园区涉及化工企业37家,涉及关停资金超20亿元。2010年起,张家港全面启动香山生态修复,坚决取缔了香山化工品原材料交易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携手北影的文创业态。
此外,张家港将紧靠长江的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和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确定为“不开发区”,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
地方政府将双山岛列为“不开发区”,应当是一种高明之举。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发展革命,“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早变思想、早改方式,发展才可持续,才会有高质量。
10月20日,张家港市举行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月活动。92个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涵盖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项目中,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总投资85亿元的环保技改项目启动。该项目计划2020年12月完工,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沙钢集团整体环保水平,满足最新环保要求。这是张家港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气魄最大、决心最大的环保技改项目。
张家港市市长黄戟坦言,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算好生态账。要把握关键节点和细节,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行走在暨阳湖湿地公园内,晚秋的桂花仍有浓郁的芬芳。水面波光潋滟,沿岸绿色连绵,不少人文古迹点缀在树林花丛之间。湿地自西向东分为7级,逐级进行水净化、增氧、吸附、沉淀,实现湖水的循环和净化。
2000年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机会,张家港开挖了这个人工湖----取名暨阳湖。在张家港,像暨阳湖这样的人工湖,“挖”了好多个,如沙洲湖等。利用人工湖,环湖造景造势,开发成绿色生态、功能完备的城市新地标已成为“张家港经验”。
张家港市环保局副局长邹建忠说,10多年间,张家港先后否决各类污染项目600多个,关停“两高一低”企业500多家。通过治污减排、生态建设等多项努力,张家港市环境质量整体改善。2016年获评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生态文明奖”,2017年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协调,消融的界限
青砖、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绿水环抱中,一个别具江南风情的现代化小镇展示在大家眼前,名为“永联小镇”。难以想象,这里曾是长江边的一片荒滩。
40多年前,永联村吴栋材老书记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江边荒村,发展成为全国农村前三甲。如今的永联,98%的村民实现城镇化集中居住,98%的土地实现集中流转,98%的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98%的农民享受到比普通城里人都优越的福利和社保待遇。
“城乡一个样”是张家港文明创建的最大特色。所有村(社区)均建成综合服务中心,“城保”覆盖率达99.6%;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全国县级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成市、镇、村(社区)三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持证社工达1600多人,居全国县市首位……城乡文明实现有效联动。去年底张家港获评“中国法治政府奖”。
9月20日,江苏省文明办发布首批“江苏省诚信示范街区”名单,张家港市沙洲中路步行街榜上有名。行走在步行街,两旁落地灯箱展示着一个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每个商铺外都张贴着信用星级和微信号。这条街折射着张家港人淬炼文明素养的历程。
文明城市创建是历届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一道“必答题”,做好这道题目的“金钥匙”就是创新。
人人都参与,个个都受益,让文明创建变成共建共享的惠民工程。数字文化馆、博物馆走进人们的生活,崭新的乡村书场唱响了优美评弹,遍布城乡的24小时自助图书驿站散发着浓浓书卷味……市民的获得感不断清晰。
城市的快速发展自然离不开高效有序的社会治理。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达70余万人,超过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二。为了提升新市民在港城生活的幸福指数, 2012年,张家港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市民同城化待遇步伐的实施意见》,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施行《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办法》,新市民按照评分标准获得积分,让孩子享受入医入学的同城待遇。
张家港市塘市小学就是该市推进新市民同城化待遇、推动新市民子女学有优教的缩影。始建于1909年的张家港塘市小学,2012年新建,有2700多名学生,其中77.1%来自外地,涉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5个民族。
张家港塘市小学校长黄碧说:“我们倡导的是五湖四海知识汇聚,南来北往文化融合,我们期待本土与异地,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创新,能在塘市小学校园里渊源共生,完美交融。”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