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河北正定县是有名的“高产穷县”,1978年全县人均GDP仅为201元。40年筚路蓝缕,正定不断探索。2017年正定GDP总量比1978年增长了376倍,达到326.2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7倍,达到65964元,经济实力稳居河北省十强县行列。
10月8日,《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一)》发布,正定县入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正定镇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经济发展的“半城郊型”
地处河北省西南部、石家庄市北部、滹沱河北岸,距离石家庄市区仅15公里。历史上正定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清代曾一度作为直隶巡抚驻地。
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期间,提出“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这一立足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战略思考,很快成了打破封闭僵化思想桎梏的“开山斧”,劈出正定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在“半城郊型”经济思想指引下,塔元庄村一方面充分挖掘利用毗邻城市的各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另一方面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好农工商综合经营,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说,目前塔元庄村集体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塔元庄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正定发展的一个缩影。
30多年来,正定一直沿着“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前行,以经济总量更高、资源优势集中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为依托,为城市服务、掏城市腰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56.3:29.3:14.4调整为2017年的9.7:40.1:50.2,在全国县(市)率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全域旅游的“正定模式”
7天共接待游客281.1万人次,同比增长185.9%;旅游总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759.4%。今年国庆长假,正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坚持把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打造出全域旅游的“正定模式”。
1983年,正定提供场地,《红楼梦》剧组投资兴建荣国府。1986年荣国府景区顺利竣工。1987年,随着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正定知名度大大提高。荣国府景区带动了正定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正定模式”就此开启。
近年来,正定依托古迹众多、文化深厚的优势,以“壮大规模、完善功能、加快产业开发、优化旅游环境”为重点,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强县、改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创建省会休闲度假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红楼文化经典、世界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京外名刹之首、佛教临济祖庭、三国子龙故里”六大旅游品牌。
2017年9月,正定承办了石家庄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通过古城保护和县城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让“古城古韵、自在正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如今,“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全域旅游“正定模式”赢得京津冀乃至全国游客的持续青睐。
生态宜居共享幸福
近日,正定镇战村的村民们对村里厕所的变化兴奋不已,传统旱厕纷纷转变为配备陶瓷蹲便、高压冲水桶的卫生厕所。截至目前,正定县涉及152个村庄的7.7万座农村厕所全部完成无害化改造,在河北率先消除“连茅圈”,成为石家庄首个完成农村厕所革命的县(市)。
低碳、生态、宜居、幸福的生活模式成为现实。正定通过国土绿化行动的实施,实现环省会经济林、美丽乡村环村林、县域所有道路绿化、高铁两侧绿化“四个闭合”,设立滹沱河流域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8.06%,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逐步趋于均衡。正定全县114所小学教学质量差距明显减小,最大差异率稳定控制在10%以下,初中学校最高、最低分之间的差距缩小了60.5分。
积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多种模式。截至目前,正定全县已经建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52751人份,建档率达到94.02%。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机构+签约模式最受老年人欢迎。
2017年,正定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455元和17604元,城乡差距为1.73,在石家庄市的县(市)中最低,成为河北省城乡差距最小的县(市)之一。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