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大力实施“以水润城”,打造水生态美景。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按照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水润城”的要求,加强河湖突出问题整治,系统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做好水文章,县域河长制工作亮点纷呈,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在中原大地越来越多。
创新机制联合行动
各县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各部门联合行动,强力推动河长制工作。
完善制度,夯实基础。汝南县将县水利局下辖的河道管理所进行提质改造,抽调专人设立县河长制办公室,独立场所、独立办公、挂图作战、靠前指挥,并精细化建立河流和入河排污口档案,将县域内119条大小河流、沟渠,163处入河排污口,一河一档、一口一档,分类处置,实行挂销号整治。
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卢氏县委、县政府把河长制工作与年度责任目标、脱贫攻坚和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同步考核;建立巡河台账、问题清单,确保层层压责任,环环抓落实,全力推动河长制工作。
明察暗访,督查推动。长垣县河长办会同县督查局、县环保局组建了联合督查组,对各乡(镇)、办事处“清河行动”开展暗访,发现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有效保障了行动落到实处。
联合执法,合力治河。修武县成立驻河长办检察官联络室;武陟县整合公安、河务、水利、环保、土地、林业、城建等涉河部门职能,成立河道综合执法大队,使河道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强;荥阳市则推行“河长+警长”模式,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河道警长体系,协助河长开展工作。
互联网+,精准管理。淅川县投资3.6亿元,铺设光缆6000多公里,建设了县河长制总平台和环保、水利等部门分平台,建成了河长制视频信息管理智能监控平台,有效提升了水质监管的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在我省各级河长努力下,尤其是在县级河长积极推动下,各地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河湖治理工作。”10月25日,省河长办负责人徐来阁对记者说。
治理河湖修复生态
不但要“见河长”,还要“见成效”,让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我省各县河长办积极行动,扎实推进河湖整治专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一道道水域生态美景在各地渐次呈现出来。
综合整治水环境,打造水生态美景。汝州市大力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河流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清理河道155公里,清理河道垃圾1.2万余立方米。该市还投入40亿元完成了北汝河、洗耳河、幸福渠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在新老城区形成了近50公里的生态循环水系。
汝南县系统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净水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实施“引水工程”,采取PPP模式实施南水北调引水工程;打造“活水工程”,修复城区水生态。
光山县积极打造“碧水云天、十里画廊”生态带,通过打造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县城塘湖堰坝水源地保护工程,疏通水系“神经末梢”,实现水系循环流通;狠抓水环境治理,投资20.3亿元综合治理城区水环境,“一湾碧水洗云天、十里画廊秀两岸”的官渡河美景正在逐步呈现。
谋划长远促“河长治”
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治理河流湖泊水体污染问题,要从岸上彻底根除污染源。
水陆同治,系统治理。鹿邑县积极实施城区“五河”共治,将城区内的风景河、护城河等5条河流进行水系连通、系统整治,全面消除黑臭水体。郸城县以洺河生态水系治理为突破,对洺河、调水渠、五里河等“三河一沟一渠”24公里水环境进行集中治理。
平舆县建成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246家规模养殖场,229家已完成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和粪污水体治理,切断了污染源。
灵宝市从源头治理入手,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市政府按农村人口每人2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乡镇政府财政按每人20元的标准出资,居民按每人10元的标准缴费,全力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再没有人往河里乱倒垃圾。
“各县在推行河长制工作中,采取治本之策,从根本上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打造出美丽的水域生态环境,为‘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打下了基础,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原更加出彩作出了巨大贡献。”省河长办副主任杨大勇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