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上党,清晨已有几分凉意。但山西省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旱地西红柿的地头市场一大早却显得如夏日般炎热:几十名工人挥汗如雨快速采摘、紧张分装,几辆外地大货车焦急等待、排队装运……“我是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种植壶关旱地西红柿的,2009年成立了壶关县义德盛乡种养合作社,这些年效益一直不错。今年西红柿价格较高,现在能卖到1.5元到1.8元/斤。”旱地西红柿种植大户栗交忠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旱地西红柿200亩,平均亩产18000斤,最高亩产可达到25000斤,将会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店上镇是国家级贫困县壶关县的一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镇,以最早种植旱地西红柿闻名遐迩,至今已有20余年旱地西红柿种植历史。2017年底,全镇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达6000亩。十五六个村的老百姓靠着种植旱地西红柿过上了好日子。目前,壶关县已与京东山西农特产馆等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打开了该县旱地西红柿的进京之路。
壶关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气候温和,处于中国北方最适宜种植旱地西红柿的黄金地带。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县通过集中规模、农户分散、大户承包和合作社互助等经营形式,形成了涉及9个乡镇、120个专业村的规模化种植格局,建成了20个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县旱地西红柿年均种植面积达5万亩,亩均纯收入达6000-10000元。目前,全县涌现出了绍良、长林、固村、乌集头等30多个“一村一品”西红柿种植专业村,100余个种植大户,旱地西红柿产业已成为壶关县“一县一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壶关旱地西红柿因其营养好、硬度大、耐贮运,销售范围已由周边扩大至湖北、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14个省市。
近年来,壶关县立足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提出打造中国北方旱地西红柿之乡的战略目标,引导扶持广大农民发展旱地西红柿种植产业。壶关县政府连续多年把5万亩旱地西红柿种植工程列入县级农业重点工程项目,为旱地西红柿规模种植户每亩补贴100元种苗款和35元种植业保险,提高种植户积极性,降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针对农户在种植旱地西红柿过程中遇到的育苗、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疑难问题,由包村包基地农技人员进行对口讲解和手把手指导,将旱地西红柿生产、销售等信息第一时间送达种植户家中,为广大旱地西红柿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农业博览会以及在新闻媒体播发壶关旱地西红柿专题广告,吸引众多外地客商的目光;鼓励和吸引广大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企办厂,从土地使用、手续审批、税费减免等多方面着力拓展旱地西红柿深加工项目,引深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如今,旱地西红柿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全新“舞台”,壶关县与山西红钢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总投资5000万元上马旱地西红柿深加工系列项目,目前已建成3000平方米厂房、冷库。项目完成后,年可加工转化西红柿100万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余人,为旱地西红柿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穿行在壶关县乡村公路之间,随处可见旱地西红柿的踪影。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该县农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开始探索种植旱地西红柿,如今经过30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现已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格局。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2个市级、3个县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点),示范面积0.42万亩。示范推广绿色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成为全县绿色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田和样板田。将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作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重要抓手,2017年新认证无公害企业15家、有机转换企业1家,认证“三品”农产品品种24种,检测认证面积0.9万亩。另外1家绿色认证企业申报资料正待农业部审核。2016年壶关县成功为旱地西红柿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成了该县名副其实的特色产业品牌。截至目前,壶关县共有23家企业、33个品种通过“三品”认证,认证面积达到1.1万亩。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