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医疗集团一医疗团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服务。
7月25日,烈日炎炎,大早上的太阳就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即便如此,依旧没能打乱平定县医疗集团巡回医疗队的计划,队员们早早就赶到了本次要去的下乡服务点——该县岔口乡东峪井村卫生室。
边远乡村巡回医疗,这只是平定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中让广大百姓得实惠的一个缩影。
下沉设备和技术,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当天上午不到8点,该村的村委会大院内(该村的村卫生室就在这儿)已聚集了不少的村民。
这个巡回医疗队除了司机,还有8人,其中,3人是该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其他5人为县人民医院的。队员们一来到这儿,就各就其位,开始为村民们诊病或进行相关检查。
“没事,没事,你不用紧张,从现在的检查结果看,你一切都还算正常,没有大的毛病。”县人民医院的吕瑞新在为一位60多岁的阿姨做了心电图后,告诉了她的实际情况,让这位阿姨放宽心,好好生活。
记者发现,就在这个小小的村卫生室里,巡回医疗队可提供的医务服务项目还真不少,除了日常的看病,还可免费做B超、血、肝、尿等检查。
不仅如此,对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巡回医疗队队员们还要上门提供服务。当天上午已过12点,记者随着他们的脚步来到了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4岁的梁七孩家中。他说,自己行动不便已有十多年了,儿子在外打工,自己一人生活。这些大夫们经常来家里,帮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像梁七孩和东峪井村的其他村民们足不出户,就享受着优质医疗资源的,在平定县一些边远地区还有很多。
“为解决这些地区百姓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我们医疗集团变‘病人跑’为‘医生和技术跑’,让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基层服务。”平定县医疗集团理事长王义平介绍说,“我们坚持便捷、优质、廉价,医疗服务与业务帮扶并重,流动服务与固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组建2支县级巡回医疗队、10支乡镇巡回医疗队,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覆盖10个乡镇81个没有村医的或是村医服务能力弱的医疗空白薄弱村、贫困村。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为10个乡镇配备10辆巡回医疗车,为近2万人提供了基本医疗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5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群体检率达到了85%。2017年县级医疗机构共计派出医务人员762人次,巡回医疗服务67次,服务群众5980人次,赠送药品约3000余元。今年1-6月集团共下派医疗专家272人次,服务基层群众6268人次。”
王义平还说,集团内医疗设备统一调配使用,将县级医院闲置设备调配至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大型医疗设备全集团协调使用,避免重复投资,达到利用最大化。今年,集团将“在柏井镇、巨城镇建设两个‘20’急救点”列为县政府为民兴办实事,现在正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急救点相关设施进行建设。业务用房建设任务于今年8月底完成,设备购置9月底到位。
落实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及时看上病
“因为呼吸比较困难,我就带爸爸在7月15日住了院,现在情况好多了,最主要的是,在这儿,我可以放心点。”在该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一间病房,正在照顾爸爸翻身的青春少女刘书对记者说。
19年的刘书,脸上已经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女孩该有的表情。她告诉记者,44岁的爸爸刘平曾在一工厂做工时不幸受伤,当时的自己还是一个4岁的孩子,照顾爸爸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身上。两年前,年仅17岁的她不得不辍学,正式从去世的爷爷手中接过照顾爸爸的重担。
“因为爸爸基本上要三个小时翻一次身,我也就没办法出去打工,除了低保和爸爸的残疾补助,家里就再也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了。所以,去年这个时候,爸爸的病又严重了,可当时不知道省里的政策(当时这个政策还未出台),我们只能在家里挺着。”刘书的眼中溢满了泪水,“不过,今年,我早已经从村医那里知道省里有个不用花多少钱就看病的政策,所以,在爸爸的症状有些不对劲时,我就带他来了医院。这比在村里好多了,真的。”
刘书口中的那个政策就是“136”医疗扶贫政策,这是我省决定采取特殊的阶段性政策措施。为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深度贫困中的支出型贫困问题,于去年8月印发《山西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方案》的通知,以积极推进因病致贫问题的根本性解决。通知明确,住院医保目录内费用实行兜底保障,即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政策,两项保险分别平均报销 75%;在县域内、市级、省级住院,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分别为1000元、3000元、6000元。
“在我们这儿,像刘平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拿上这个手册,在医院医保科签了先诊疗后付费的协议后,就可以办理入院。”该院医保科的霍静河介绍,“在出院时,在医保目录费用内,无论花费多少,他们自己只需要出1000元就好了。”
此时,在该县人民医院内,像刘平这类情况的就有五个。“正是这样的政策,让那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用再为住院花费发愁,也就可以及时看病了。”霍静河说道。
用0-2-4-6-8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追求“零”纠纷的目标
医疗纠纷历来是困扰医疗机构的一大难题。“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与医院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医院一定要积极应对,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王义平告诉记者,“平定县医疗集团成立之后,集团推行0-2-4-6-8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效果还不错。”
王义平介绍说,“0-2-4-6-8”机制就是指在科室诊疗活动中出现医疗纠纷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第一时间(“0”)介入。纠纷发生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这几个时间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都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如果8小时内未能解决,医务科需在10小时内解决。如果医务科在10小时内未能解决,医院分管领导介入处理。如果12小时内未能解决,就报医院院长。院长将通过院长办公会研究解决,若没及时解决,算医疗纠纷一次,记入管理绩效考核。
没推行该机制之前,医院在2017年1月到4月共发生12起纠纷。之后,2017年医疗纠纷投诉率较2016年下降了60%,由医疗纠纷造成的赔款额由2016年的1724948.92元减少至2017年的691126.2元,减少了1033822.72元,减少59.9%。2017年患者满意度较2016年上升了2.45%,达到了97.5%。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一季度首次达到了“零”纠纷的目标,与2017年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00%。5月份妇产科发生一起纠纷,医院正在积极与患者沟通解决。
这样的机制从纠纷的苗头入手,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更重要的是,促使工作中积极关注患者需求,改善服务质量。为此,该县人民医院推行立式晨会、夕会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
“每天早上7点50分,临床科室值班医生、护士对于值班期间收入院的新病人、在院的危重病人、有矛盾隐患的病人,要利用晨会交接班陈述病人的病情进展、拟开展的治疗方案、病人思想变化,科室主任、护士长要进行点评,安排下一步的具体治疗和注意事项。”王义平介绍说,“下午夕会对晨会所列出新病人、在院的危重病人、有矛盾隐患的病人的治疗情况、思想变化进行汇报追踪,科室主任、护士长布置夜班值班医生、护士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次日晨会值班医生、护士报告夜间病人的变化。”
这样的无缝衔接改善了他们的医疗服务质量,加上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处理纠纷隐患,第一时间介入直至排解,让患者满意。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