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日前,中共合肥市委党校举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50余名学员紧扣研讨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思考,提出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期理论版选登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是“产业兴旺”的应有之义。“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强力推进县域突破,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肥西、肥东、长丰跻身全国百强县,巢湖、庐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县域经济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当前合肥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与先发县市差距还在拉大。2015~2017年,合肥经济总量最大的肥西县与长沙县、南昌县相比,GDP相当于两市比重分别由47.3%、61.2%下降至41.7%、59.3%,分别下降5.6和1.9个百分点。二是发展速度整体放缓,分化现象加剧。合肥市五县(市)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由32.9%下降至32.2%,其中巢湖、庐江两地GDP、财政收入占五县市的比重分别由14.6%、13%下降至12.2%、12%。三是产业层次不高,产出效率较低。2017年,合肥市县域人均GDP约5.6万元/人,经济密度约2294.6万元/平方公里,分别相当于全市的62.1%、36.4%。县域工业以汽车、家电、机械加工、食品及农产品、水泥等为主,八成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来自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为20.7%,低于全市10.2个百分点。近年来,家电、汽车等行业受需求不足影响,导致县域工业增速明显放缓。四是产业缺乏布局,招商无序竞争。长期以来,合肥在主导产业布局上尚未制定一个科学系统的产业布局规划和项目布局约束机制,导致五个县(市)在招商无序竞争中付出更多的成本。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产业布局,导致同一个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项目,分散在不同县市,这既不利于打造产业集群,也不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五是项目支撑乏力,发展后劲不足。2018年,五个县(市)亿元以上新开工和续建项目共375个,占全市比重仅26.7%,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3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个, 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只有1个。这与新型工业化主战场的定位要求不相适应。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需要立足合肥实际多管齐下。
一要适应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工业的发展是前提,没有强大的县域工业,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就会落空。因此,现阶段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维度,充分认清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紧密结合各自县(市)情,把思想统一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上来,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系统谋划、统筹实施、整体推进,切忌忽视发展县域工业,甚至将其与乡村振兴对立起来。
二是领会新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发展质量还不够高。未来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必须把培育产业、发展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在做大总量、优化存量中提升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努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着眼长远搭建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文章、绿文章、土文章为重点,加快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更加注重民生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把握新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还是总体发展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破解这些矛盾,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一要在开放承接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瞄准先发城市和地区,主动承接北京、上海等非核心功能疏解和深圳、杭州等产业梯度转移,广泛开展“飞地”合作,以增量带动产业升级。二要围绕产业高端化,瞄准微笑曲线“两端”,以更大力度引导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建设企业研发中心,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出台新产品示范应用政策,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快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三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农业的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科研等多种功能,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四是直面新问题,坚定不移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缺钱、缺地、缺人以及生态压力加大、项目推进不快、资源配置不优等诸多问题,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应把握“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本质要义,加快实施一批制约县域振兴的农村土地、农业金融、集体资产等关键领域改革,最大程度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如: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快组建一批产业引导基金,引入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坚持区别对待,对高端人才要突出事业留人,为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对专业技能人才要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到以业纳人、以物安人、以情动人。在公益性项目方面,要加快推进项目代建制改革,引入更多的代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项目前期服务。
五是掌握新本领,坚定不移地提升抓发展抓项目的能力。新形势新任务风云变化,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系统学习,注重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研究,全面提升领导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当前,县域发展关键靠项目支撑,抓发展的核心就是抓项目。要始终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研究,项目谋划要踩准政策鼓点、坚持开放理念、突出需求牵引,围绕县域定位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照市场需求谋划一批产业项目,满足群众需求谋划一批民生项目。项目推进要以建立高效常态便捷的沟通机制为重点,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第一时间掌握项目进展、解决问题,高效配置要素资源,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