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县域经济呈现出增速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兴县强县建设迈出新步伐。
2017年,全省78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9956.25亿元,同比增长8.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的局面。同时,经济效益提高。2017年,全省78个县(市)实现总税收收入848.48亿元,同比增长47.3%,较上年加快6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3.6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县域工业占比达到5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有24个县(市)工业占比达到或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不过,发展“短板”仍然突出,赶超任务依然艰巨。县均规模偏小,强县不多、强县不优。2017年,我省县均生产总值127.64亿元,仅为安徽、福建县均水平的59.8%和40%,仅为2016年内蒙古县均水平的84.5%。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农业发展不足。我省农业资源特色多样,不少产业已颇具规模,但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2017年我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4个,仅为2016年安徽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的60.5%。2017年我省县域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2个,企业数量少,个别县仍处于空白状态。
二是旅游业发展不足。我省作为旅游大省,县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县际之间缺乏协调,旅游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开发。2017年我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813.59亿元,仅为安徽的77.7%、贵州的67.8%、四川的53.9%。三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报告建议,发展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产品形态、销售渠道、盈利模式变革。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有机结合,发展新兴产业。还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