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强,天下兴。百强县,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楷模践行者,新发展战略的推动实施者,已然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被世人瞩目的“明星城市”,在县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引领着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根据第十三届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暨《2017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发布的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显示:2016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地域面积和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GDP,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7.34万亿元;人均GDP高达9.28万元,超出全国人均GDP近一倍;平均森林覆盖率高达34.4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7倍;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8.81平方米,是全国的1.4倍;万元GDP能耗平均值为0.6吨标准煤,低于全国的0.68吨标准煤。
奋进中的百强县,将改革创新作为根本路径,转变传统的规划建设模式,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城乡建设绿色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空间+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人文+绿色制度”的发展道路。
根据研究显示,百强县依旧呈现“东多西少,省强县亦强”的分布格局。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占61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占6席。各区域百强县市根据自身城市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突出自身优势特色,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探索和破解符合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
东部百强县:转变发展模式,促进绿色转型
东部百强县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科技、教育发达,地势平坦、条件优越。为解决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转型、竞争优势下降、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鼓励技术创新,以高新技术引领绿色转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绿化升级;坚持环保优先,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其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3.61%,远高于全国的21.93%;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8.85平方米,远高于全国的13.4平方米;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值高达99.99%,远高于全国的83%。
中部百强县:挖掘地缘优势,推动绿色崛起
中部百强县区位条件优越,是联系东、西部的桥梁、纽带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教育基础较好,拥有全国约 1/4 左右的高等院所。为解决中部地区工业化程度和城镇化水平较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中部百强县发挥 “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和产业优势,鼓励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其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5.46%,远高于全国的21.93%;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3.69平方米,远高于全国的13.4平方米;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值高达99.94%,远高于全国的83%。
西部百强县:保护自然资源,实施绿色开发
西部百强县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占有很大比重,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西部百强县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其特色资源和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其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5.64%,远高于全国的21.93%;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4.11平方米,高于全国的13.4平方米;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值高达99.25%,远高于全国的83%。
东北百强县: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绿色振兴
东北百强县地域广阔,沿海沿边,自然资源丰富,教育水平较高,经济基础雄厚。为解决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服务业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矛盾突出、资源枯竭等问题。东北百强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强区域和对外合作,增强发展活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地区发展生态。其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7.07%,远高于全国的21.93%;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值高达100%,远高于全国的83%。
砥砺奋进中的百强县,通过深化结构改革,聚焦创新驱动,立足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等举措,必将使其县富民强,革故鼎新,青山绿水,安居乐业,从而支撑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新格局,构筑中小城市创新驱动新高地,打造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新引擎,树立中小城市民生改善新标杆,未来也必将在贯彻新理念中展现新作为,在培育新动能中谋求新突破,在实施新战略中取得新发展,从而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