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位于关中腹地的泾阳,自宋朝中期至民国时期,拥有千年制茶历史。虽然泾阳本地并不种茶,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传承千年的制茶工艺,泾阳茯茶在近十年时间里再次得到复兴。2012年4月,泾阳茯茶入选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素有“生命之茶”之誉的泾阳茯茶在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正在成为泾阳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
近日,记者前往泾阳采访,看到了一个县域产业振兴的样本,即以传统文化遗存的生产工艺为基础,政府聘请工艺传承人做指导,并制定发展规划,金融机构适时保障信贷资金支持,各方协力打造共同产品品牌的“振兴泾阳茯茶模式”。
“泾阳不种茶,如何出好茶呢?”面对记者提的问题,泾阳右任故里牌茯茶的创始人马红艳笑着答道:“这要感谢我们泾阳的水、泾阳的气候,还有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用同样的原材料和工艺,就只有在泾阳才能做出真正的茯茶。”马红艳拿出一块茶砖和一个放大镜递给记者,通过放大镜,记者看到在这块茯茶茶砖的背后,金黄色斑斑点点的物质布满了茶砖,据马红艳介绍,这就是一种被称为“金花菌”的物质,学名是“冠状散囊菌”,据说有消食健胃,杀腥解腻,降脂降压的作用。而“金花菌”本身在泾阳“找到”了最适合的生长环境,泾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合“金花菌”生长;同时,泾阳位于两河下游之间,南北分布嵯峨、北仲、钟南三座山系,并处于洼地,关中气候与湿地气候兼备,恰好适合“金花菌”生长和繁殖。此外,千百年来,泾阳茯茶复杂的20多道制作工序,也是保证泾阳茯茶发展和传承的关键。“我们泾阳茯茶是"三不离",离开了泾阳的水不能制茯茶,离开了泾阳的气候不能制茯茶,离开了泾阳的技术不能制茯茶。”马红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做泾阳茯茶时,马红艳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张照片问记者:“你认识那个胖子吗?”记者摇了摇头。“那就是几年前的我。”马红艳笑着说,“我做餐饮有十多年了,四年前喝到茯茶,不仅口感好,而且还让我瘦了不少。不敢说是茯茶帮我减肥,但清肠的功能肯定是有的。所以,我就决定投资,自己制作伏茶。”
记者跟随马红艳来到她的茯茶生产基地,在原材料初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成堆的黑色的茶叶进行挑拣。马红艳介绍:“泾阳茯茶的原材料都来自陕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茶叶采摘后经过杀青、一次发酵后制作成黑毛茶运到泾阳,工人会把黑毛茶里的粗的茶叶梗挑拣出去,这样保证制作出来的茯茶质量更好。”马红艳接着带领记者逐一介绍了茯茶制作的20多道工艺,每道工艺都是纯手工制作,禁不住问马红艳,这样制作茯茶的效率是否太低,成本太高呢?马红艳回答:“泾阳伏茶严格按照"古法"制作,并且,在二次发酵后,还要在库里保存1年时间才可以出厂。茯茶本身是存放时间越长,价值含量越高,这就像要酿好的酒要有耐心和足够的等待一样,茯茶也是如此,这也正是泾阳茯茶的独到之处。纯手工是泾阳伏茶坚持的理念,也是这种文化遗产可贵的地方。”
离开马红艳的伏茶生产厂,记者前往茯茶小镇,这是由泾阳县政府主导打造的集文化旅游、茯茶交易、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在茯茶小镇,泾阳农信联社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农信联社支持泾阳茯茶产业发展的情况。截至目前,该农信联社已经向茯茶企业及茯茶产业链个体工商户投放茯茶类贷款4290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农信联社联合茯茶协会、茯茶有限公司及市中小企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即将推出以存货或仓单为质押方式的茯茶专属信贷产品,解决茯茶企业因周转资金不足而又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泾阳农信联社将在茯茶小镇二期项目里建设自助设备体验区,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体化自助服务;并且,在商业展示区建立新型的茯茶产业信贷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入驻企业和商户提供各类融资服务,为商户、居民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为买家客户提供现金存取等服务。
据悉,在泾阳县的银行业机构中,除农信联社外,其他部分银行也会把支持产业发展的侧重点放在茯茶产业之上,包括人保财险,还设计了针对茯茶的产品质量保证保险。金融机构融合式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根本还是来自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其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商业价值。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