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县市动态

村强 景美 民富——德清县深化农地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18-05-0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浙江在线

  鸟瞰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全域整治新貌。

 

  在德清县的旅游酒店从业者中,赵建龙可能是接受媒体采访最多的人之一。不是因为他的生意做得有多大,而是因为他拿下了全国首宗入市交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如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作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德清较早开始唤醒沉睡土地、盘活乡村发展资源的改革。

  2015年,德清县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主的一系列改革随即展开。与此同时,德清又在全省率先实施“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先行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改革。

  近日,记者行走于德清西部山区、东部水乡,一探农地改革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农地入市

  唤醒乡村沉睡资本

  让赵建龙成为“媒体红人”的那块地位于莫干山镇仙潭村的一处山坳里。眼下,他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醉清风”度假酒店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计划今年8月开门迎客。

  这里原本是一片废弃厂房,土地属镇集体所有。早在2013年,赵建龙就因看好乡村旅游,买下了旧厂房,想将它改造成民宿。

  “可是,因为没有土地使用权,这块地既没法重新建设,也没法改变用途,只好让它继续荒废在那里。”赵建龙说。

  经过两年的苦苦等待,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2015年2月,德清成为全国首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之一。试点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赵建龙第一时间以出让价307万元拿到了这块6.06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几天之后,他以此地块做抵押,向银行申请到150万元贷款。

  如今,“农地入市”在德清已多有探索,并通过不断完善机制,明确了“谁来入市、哪些地入市、怎么入市、钱怎么分”这四个核心问题。数据显示,目前德清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共有1881宗、10691亩。唤醒这些沉睡土地,正成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在洛舍镇东衡村,一个占地220亩的小微企业众创园初现雏形,其中A区占地70亩,厂房刚刚竣工,道路还在施工,就已经有14家企业入驻生产。

  “A区这70亩地中,有40亩是林地和荒坡。我们通过异地调整入市的方式,将40亩零星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将指标调整过来,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整体挂牌出让,形成集聚效应。”东衡村党总支委员杨建伟介绍,该地块出让价为每亩21.3万元,除按政策上缴部分调节金外,村里拿到出让金1250多万元。

  德清在试点中规定,乡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用于辖区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等支出;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不直接分配,追加量化农户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的股权,年底享受收益现金分红。东衡村村民每股的股权已从2013年的638.5元增长至1.1万元。

  “农地入市”使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源,真正成为农民可以经营的资本。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带动经济薄弱村共同发展,东衡村与全县范围内的7个经济薄弱村联合成立了八合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200万元拍下了30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并建造标准厂房出租,预计年租金收入可达400多万元,各村之间再按照出资比例分成。

  截至目前,德清县已入市农地171宗,面积1283亩,成交总额2.61亿元,集体及农民收益2.13亿元,惠及农民10万多人。已初步形成了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土地增效、集体壮大、农民增收、产业升级、基层治理加强”的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坡地村镇

  巧破山村发展瓶颈

  “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德清,中部为丘陵,西部是以莫干山为主体的低山区,低丘缓坡资源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一。如何充分挖掘坡地资源,破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瓶颈,为农村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德清巧借山水,采取“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方式,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带动乡村发展。

  春天的莫干山,青山叠翠,修竹林立,茶园葱茏。盘山而上,一幢幢灰色建筑在一片翠绿中若隐若现;远处,一座古朴雄伟的城堡雄踞山顶。这就是让各地游客心向往之的高端旅游项目——裸心堡。类似这样“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旅游经济新亮点,正来自于德清大力开展的“坡地村镇”建设试点。

  乡村休闲旅游是我省三农经济的新业态,直接带动农民、农村增收,工商资本的投资热情也很高。然而,让许多乡村和业主感到最为担忧的,就是用地指标如何解决。

  “‘坡地村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极少的供地实现项目落地,进而激活整片区域的发展。”莫干山镇副镇长蔡志伟介绍,裸心堡项目中,新建建筑仅占地12亩,其余八成的建筑是租用当地农房改造而成。园区内的200多亩山林,则是从村民手中流转而来,保持原有风貌。就是这个仅用12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撬动的项目,每张床位每年贡献税收高达11万元。

  “‘依山吃山’,没有大挖大填,正是德清低丘缓坡地利用的显著特色。”德清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郭志伟说。存量挖潜、避开耕地、点串状布局、生态用地租赁、适度调整规划、限制道路宽度和停车场面积、禁止大开大挖,德清通过一系列创新办法“抠”出了乡村发展的巨大空间。

  更重要的是,“坡地村镇”建设的推进,给当地老百姓带来致富的机会。今年70岁的姚建民没想到自己这个岁数还能在裸心堡打工,种种菜、修剪树木,每月能挣2000多元的工资。“老房子租给裸心堡做民宿了,一年有7万元的租金,山林也流转给他们了,还有工资拿。我们山里人赶上好时候了!”老姚一边算着账一边笑着说。据不完全统计,德清每个“坡地村镇”项目平均可带动周边300位村民就业,其中,50岁以上、从事保洁等工作的普通工作人员每月工资也有两三千元,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年轻人月工资可达6000元。

  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平等保护承包土地经营权——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设计在德清一一落地,莫干山脚下已成创业热土。目前,德清精品民宿数量已达530家,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由在外大学生、在外经商户等返乡开办。年轻人的到来,也为乡村带来了时尚的蜕变。

  全域整治

  有限空间发挥更大效益

  3月底,德清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域土地整治助推乡村振兴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优化农村土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效益。”据德清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

  事实上,近年来,德清县已在部分行政村先行开展此项工作。

  新市镇蔡界村,生态居住区内风格统一的农家别墅整齐排列,绿色工业区内厂房集中连片,特色农业区内成片的油菜正待收割。三大区块泾渭分明。

  “我们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原来有17个自然村零散分布,全村没有一块成片的土地,发展受到极大制约。”村支书沈炳泉摊开规划图,一边比划一边说。2015年开始,蔡界村借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一户多宅”整治等工作的东风,启动了农房集聚工程。当年,全村共整治“一户多宅”168户,拆除涉污企业17家,同时规划了三个生态居住区,鼓励有需求的村民集中建房。

  村民董新梅一家过去居住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老房子里,进出的道路也不方便。她和丈夫一合计,反正也打算建新房,农房集聚还有补助资金,于是决定搬出来。当年,全村有368户村民同意集中建房。

  如今,蔡界村除了古村落保护点的村民外,其他村民全部搬迁到了三个生态居住区。村里通过宅基地复垦,多出了211.6亩建设用地指标,获得各项财政补助达6000多万元。有了这“第一桶金”,再加上宅基地复垦后形成的集中连片的土地,蔡界村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村里以“公司+村+农户”的形式成立了旅游公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还建起了商贸中心,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50多万元增加到了去年的117万元。

  告别散、杂、乱,迎来村强、景美、民富。今后三年,德清将推行“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全区域综合整治,统筹实施零星耕地归整、散落村居集中、村镇环境治理、产业集聚升级、生态环境修复、公益设施配套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土地整治+生态建设”和“土地整治+产业发展”的发展新途径,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制度体系。

  德清县委副书记敖煜新说:“通过开展‘农地入市’‘坡地村镇’和全域土地整治等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我们以解决土地问题撬动,以产业发展带动,吸引了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实现了‘钱、地、人’高度集成,为德清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农村产权资本“动”起来,沉睡资产“活”起来,新产业新业态“融”起来……由土地制度改革创新驱动的乡村振兴“德清模式”,让人充满期待。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