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印象中,全省第一人口大县的临泉,一度与“贫困”划等号。
然而,今天来到临泉,可以发现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日益完善,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贫困群众在就业车间和种养基地辛勤打拼着美好生活。
近年来,临泉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摆脱落后、加快发展的统揽性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凝聚起了向贫困决战的磅礴力量,推动了贫困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用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3年,临泉县姜寨镇的刘春赢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正当小两口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时,不幸从天而降:第二年,丈夫被诊断为脊椎空洞症,这种疾病的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很难治愈。随后,两人走遍全国求医问药,两次到上海实施手术。高昂的手术费用,让这个家庭一贫如洗。
在临泉,像刘春赢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人口大县的临泉,同时也是贫困大县。“八五”初期,临泉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14年,全县仍有96个贫困村、22.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10.01%。
脱贫,是200多万临泉人的强烈渴望,也是临泉发展道路上必须攻克的堡垒。
“必须把扶贫作为摆脱落后、走向发展的统揽性工程,抓住扶贫这个历史性机遇,促使临泉在‘十三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弯道超车。”对此,临泉县委书记邓真晓有着深刻的认识,要求集全县之力,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确保如期圆满完成“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政治任务。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近年来,临泉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脱贫攻坚。持续不断的攻坚,推动了这片贫困地区的历史巨变:
3年来,临泉县修建了2600多公里各级公路,完成了之前20年都没有完成的任务,道路交通条件脱胎换骨;投入教育经费20多亿元,新建学校近20所,是过去二三十年的总和,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化国家验收;在建和已经投入的病床数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贫困户危房改造仅去年就达上万户;产业发展创造的“四带一自”模式在全省推广;众多贫困户享受到了“3+2+N”到户政策,住房教育医疗“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还有针对性的2项产业就业增收政策、N项个性政策……
经过2014年以来的4年攻坚,临泉县已脱贫14.6万人、出列46个贫困村。
如今,刘春赢已甩掉了贫困帽子,乐观阳光的她还在今年初被评为全市“最美农民工”。一份兼顾全家收入和生活的稳定工作,更让她坚信,好日子有奔头。
在脱贫攻坚中推进产业培育
四月春暖,正是植树好时节。在临泉县姜寨镇木一博览园,69岁的村民杨殿法正带领几十名贫困户忙着整地,准备移栽山核桃幼苗。老杨是村里的贫困户,2015年进入木一博览园工作,“年龄大了,不能干重活,俺负责给工人们记工,现在一个月工资有2000多元,真没想到家门口还能找到这样称心的工作。”
老杨把家里的6亩多地也流转给了木一博览园,每亩地年租金1000元,加上务工收入,一年家里有两三万元收入,这让老杨顺顺当当地脱了贫。
木一博览园由当地村民杨长岭返乡创办,目前已带动近500户像杨殿法这样的贫困户脱贫。不仅是流转土地、提供岗位,企业还通过吸纳小额扶贫信贷资金、产业入股资金,划出种植园由贫困户参股经营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命运共同体”,让贫困群众融入农村产业发展中。
“实际上,贫困户的进入也给我们解决了资金、劳动力问题,双方实现了共赢。”杨长岭告诉记者,贫困户投入小额信贷、产业入股资金近1400万元,而且在企业务工的贫困户,财政补贴工资30%,这给创业之初的企业提供了很大支持,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木一博览园已发展到2500亩,成为临泉首家3A级景区。
木一博览园所在的坡寨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大批贫困群众有了增收门路,坡寨村也旧貌换新颜,于2017年顺利出列。“没有龙头企业的发展,坡寨村出列所必备的村集体收入、‘一村一品’产业、基础设施都很难达到条件。”姜寨镇扶贫办主任杨晨光分析,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还要靠产业带动。
“如果我们不去动脑筋发展产业,前脚脱贫了,后脚可能又进来了。”临泉县委负责同志表示,扶贫工作不是简单的让老百姓收入增加多少,而是系统的经济工作,既要注重每一个贫困户的脱贫,也要注重临泉的产业培育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临泉围绕壮大产业,大力推行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模式,探索出了稳定脱贫的有效路径。
“喂的都是自家种的苞谷,喂水时要撒把盐……”在关庙镇刘老家村,60岁的村民刘永齐正在精心照料院中的20多只山羊。2015年,利用县里“中原牧场”政策,刘永齐购买了6只能繁母羊,得到扶持资金5000元,通过滚动发展,次年顺利脱贫。有了这门增收途径,刘永齐的心劲儿也越来越旺。“去年俺挣了两三万元,今年再申请点贷款,新进一批母羊,不断扩大规模。只要下劲干,不愁不挣钱。”
扶出我要脱贫的志气、扶出自立自强的状态。近年来,临泉通过出台奖励办法鼓励贫困户参与山羊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全县带动1.2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在96个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给予经营主体多项扶持,孵化催生了606家乡村创业主体,带动6300多人就业……
以攻坚决战凝聚责任和信心
“今年的帮扶计划省局已经研究通过了,要投入100万元,实施道路建设、产业发展等多个项目。”在临泉县黄岭镇八里坡村,省保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宏坤翻开厚厚的年度帮扶计划书,一项项盘点着各个项目的进度,“八里坡村计划今年出列,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再加把劲,出列很有信心。”
2017年4月,王宏坤带着省保监局的扶贫工作队入驻八里坡村,“来了一看,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有差距。”这个1000多户的村庄贫困户就占了150户,而且由于多种原因,村党支部没有书记、村委会没有主任,各项工作陷于涣散。
摸村情、找问题、定思路、想办法……一年来,王宏坤和队友们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发挥所在单位优势,协调资金、落实项目,推动贫困村面貌得到改善,贫困户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甩掉贫困的帽子,对村里来说是件大事,也是我们人生中最可铭记的经历。”王宏坤的一番话,说出了众多扶贫干部的心声。
脱贫攻坚,是一次政治大考,更是能力大考。近年来,临泉新招聘642名扶贫干部,622名领导干部结对2248户贫困群众,273名扶贫驻村干部日夜坚守在一线。无数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临泉着力压实攻坚责任,县四大班子成员与包保乡镇责任捆绑,每人担任一个贫困村的驻村工作组组长。在考核奖惩上,建立镇对村考核机制,县四大班子成员全程参与,每月带头检查25户贫困户。同时加强驻村帮扶队伍力量,在96个贫困村全面派驻工作队、在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派驻县级工作队34个,统筹各级财政供给人员2.29万人,结对帮扶贫困户7.2万户。
扶贫开发的成效,不仅体现在一组组数字上,更重要的是给临泉带来了深层次影响。通过脱贫攻坚,干部作风、社会风气、干群关系等发展软实力空前提升,干部群众对临泉发展的信心大大增强,各级党组织战斗力空前提高,这必将推动临泉加速跨越赶超。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