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县市动态

宣汉县:红灯笼入眼 让文明入心

时间:2018-03-2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四川日报

 3月,草木绿,菜花黄,正是农村最美的时节,宣汉县双河镇大田村迎来一拨又一拨踏青的游客。游客虽多,但村里很整洁。“游客多的时候,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守护队,搞卫生、护安全。”村上治安大队队长徐利平说,现在村里尊老爱幼的多了,无理取闹的少了,发展产业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

  变化,要从一盏盏红灯笼说起。从2016年开始,每逢腊月二十,宣汉县各乡镇给广大村民发放公民道德红灯笼,一家家模范户从县领导、乡干部手中接过红灯笼,高高挂在自家屋檐下。其中,10%是县级模范户,20%是乡镇模范户,50%是村(社区)达标户,灯笼样式各不相同;当然,也有20%的村民没有领到灯笼。

  红灯笼挂起来,新风尚树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宣汉县以一盏盏红灯笼为载体展开探索。

  文明乡风:“挂灯笼”激发正能量

  东乡镇兴隆村52岁的村民朱寒双今年领到“县级模范户”灯笼,提起这件事他很是自豪:“我家10口人住在一起,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种果树搞养殖,日子过得红火,家庭也很和睦。这次县里给我们挂了模范户的红灯笼,以后更要好好干!”

  为什么要给村民挂灯笼?挂灯笼的标准是什么?2016年,宣汉县委、县政府在对全县农村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后,发现一个矛盾: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跑上“快车道”的同时,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勤劳奋发等传统美德正被一些人淡忘。

  “有管理者认为遇到问题摆平就是本事,不讲弘扬正能量。久而久之,是非曲直被模糊了,社会就没有正气。”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道出最初的想法,“如果我们有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却有一个衰败的乡村,社会治理是不成功的。乡风文明的建设需要我们去探索。”

  2016年6月起,宣汉在全县开展以“诚信·守法·感恩”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什么为载体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老百姓的关注和参与?经过反复讨论,宣汉决定用“挂灯笼”这个富有仪式感、荣誉感的活动,来增强道德的力量,激发社会正能量。“乡亲们都想图个喜庆,这样的活动会让他们觉得有意义。”唐廷教说。

  毛坝镇永胜社区邹仕波,8年来义务照顾83岁的残疾老人;南坝镇罗贤贵奋不顾身,勇救7名落水者;芭蕉镇泉水村70多岁的王德仁老人,自发捐出退休养老金为村民接通自来水……一个个群众身边的道德榜样不断涌现。2017年,全县共有19万余户村民挂上红灯笼。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表示,由于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性指标,同时不像产业发展那样有抓手,实施起来成本大、要求高,因此常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被忽略的对象。宣汉的决策者们在恰当的时间点填补了这个空白,是很有价值的探索。

  良好家风:“家训”传承润物无声

  明月乡大渔池村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白墙灰瓦,荷塘围绕,最有意趣的是家家户户门口张贴着“家训”。

  张氏是这里的大姓,80%以上的人姓张。张家人门口都张贴着“张氏宗训”,其具体内容为“爱国爱家、明礼诚信、宽厚待人、勤于耕作、孝亲敬上、齐家教子、睦邻正理、仁让自强”。

  张绍康是“张氏宗训”起草者之一。两年前,大渔池村46户村民集中住进政府统一修建的新农村,错落的小楼掩映在田园风光里,莲藕产业不断壮大,让张绍康和村民们非常高兴。“党和政府让大家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自己还得有个好样子。”张绍康提议,“我们自己来写家训、传家风。”提议一出,五社社长张贤能、邻居张儒辉和张绍荣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写出“张氏宗训”。他们还专门请教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张德义。张德义看了“张氏宗训”后表示,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精神。

  村委会知道这件事情后,主动提出,由村上统一给张氏家族制作宗训牌。

  看到“张氏宗训”贴在门口,大渔池村的李家、陈家也行动起来,纷纷拟出自己的家训。

  写家训、传家风,润物无声,大渔池村渐渐发生了变化。

  过去,村里吵架打架、飞短流长的现象不少,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也大有人在。有了家训照镜子、正衣冠,村民们都铆着一股劲创先争优,孝亲敬上、齐家教子、邻里关爱蔚然成风。

  张儒辉到广东打工,无论舟车劳顿,一直把75岁的母亲带在身边。母亲想回老家看看,他省吃俭用买机票;母亲生病了,怕给儿子添麻烦,说回老家养病,他坚决不同意。“父亲走得早,不能把母亲一个人留在老家。一个人煮一锅稀饭都能吃上一天,身体怎么会好。” 张儒辉说,陪伴就是尽孝。村民们对张儒辉纷纷点赞,一致推选他为县级模范户。

  张绍康的孙子孙女们读了家训,看到村上的变化,也表示:“爷爷,你放心,家训我们一定记住,一定按家训说的做。”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连着民风,连着乡风。

  乡风一变,行为自美。村民张德海一家在外务工,80多岁的老母亲不愿同行,独自留在家里。一次,老人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村民发现后,立马赶来抬人、叫车、送医。

  双河镇尖山村村民张从学到大渔池村流转土地100多亩发展莲藕,因为种植技术和销售原因,亏了几十万元。为了兑现土地流转费用和村民工资,张从学四处借贷,其诚信品格赢得村民们的敬佩。

  夫妻、父母、子女、旧故、乡里……像大渔池村那样,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乡村才能真正成为大家心中向往的精神家园。

  淳朴民风:每位百姓都是受益者

  如何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我们的共识是:群众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主角。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解决,政府只引导,不干预。”宣汉县委主要负责人说,“将法治、德治和自治相融合,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宣汉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政府注重引导:道德讲堂、专题讲座、院坝会、农民夜校、诚信故事会、经典诵读、公益广告……多形式多载体进行诚信教育、守法教育、感恩教育;另一方面,群众自发创新:全县569个村(社区)都由村民选举成立道德文化理事会,道德积分、红黑榜、哭脸笑脸、负面清单等形式成为新尝试。

  变化可看可感。双河镇大田村村民李友恒曾常年不管年迈的父母,在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后,思想发生转变,现在主动赡养父母;村里发展蓝莓产业,村民从不支持、不关心到现在人人争当清洁员、巡逻员,蓝莓基地已发展到1000余亩。双河镇副镇长罗兆兵介绍,下一步将在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增加“不等不靠主动奋进”等内容,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红岭镇曾被称为“上访镇”,干群关系紧张。在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镇村干部主动介入,找准原因化解矛盾。同时重点关注环境卫生、家庭和睦、勤劳致富、安全稳定、遵纪守法五大方面,规范村民道德行为,培育和谐文明新风。镇党委书记柳伟告诉记者,去年挂灯笼时还有人来问“为啥不给我挂”,今年没人来找了,因为村民们都信服这个评选。现在红岭镇正在打造“花椒之乡”,村民们都十分支持,把心思用在了勤劳致富上。

  挂上灯笼的,不断自我鞭策争取来年做得更好;没领到灯笼的,暗下决心努力改变,希望来年“争个先”。而受益者,则是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老百姓。

  淳朴的乡风民风成为宣汉快速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干群矛盾、群众之间的摩擦被解决在基层。2017年,巴山大峡谷、土溪口水库、百节溪公园、滨湖路、达宣快速通道等一批大型工程开工建设,没有发生一例上访闹事和群体性事件;全县回引创业项目600多个,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0余亿元。

  一盏盏红灯笼,照亮乡村文明进阶路,成为焕发新气象的精神指引。

  接地气的褒奖“带”出好风气

  王付永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宣汉县通过给模范村民“挂灯笼”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群众争当道德模范、学习先进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乡村风气如何,关键要看如何引、如何带、如何抓。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引导和培育,更需要“群雁高飞头雁领”。道德“红灯笼”高挂,既是模范村民个人荣誉的象征,也是更多群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一个“标杆”。把身边的模范作为“标杆”高高树起来,以更加大众化、接地气的方式,广泛组织“挂灯笼”“褒奖礼”“授匾额”等多种形式的褒奖活动,开展“最好婆媳”“最和谐邻里”“美德少年”“慈母孝女”等评选活动,带动村民学先进赶先进, 不断深化对道德的理解、对文明的认同。让高尚道德深入人心,让传统美德不断延续,让涵养良好家风成为所有村民的自觉追求。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坚持立标杆、树样板,将之作为好风气建设的有力抓手,又要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既要正面引导,让正能量广泛传播,又要直面问题,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让不良风气无处藏身。最终,在标杆和模范的带动引领下,助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形成。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