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会,吹响了四川绵阳夯实经济增长底部基础、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冲锋号角。
今年年初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县域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9.27亿元,各县市区增速均超过目标任务,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取得较大进步。
“一学年”期满,各县市区交出漂亮成绩单:“总分”整体提高、“单科”成绩各有亮点。县域经济振兴计划实施一年,“一盘棋”思路引领各县市区竞相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差异化发展,全市底部基础进一步夯实,打造出绵阳县域经济“升级版”。
协同发展 县域经济 “总分”整体提升
2017年初,绵阳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来命名《实施“振兴计划”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精心谋划、制定出“产业培育提速”“城乡建设攻坚”“民营经济提振”、改革开放突破行动、社会民生促进行动等“五大”行动的措施,为绵阳未来全面振兴县域经济、率先实现次级突破、打造绵阳经济升级版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年的实施结果,证明了这份行动指南的效果:涪城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00亿元,游仙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0亿元,盐亭、梓潼首次突破100亿元;北川和平武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二批“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
在“一盘棋”思路引领下,与2016年相比,按照全省县市区统一排名,全市5个县区实现升位,其中,游仙区上升7名,涪城区上升4名,安州区上升2名,盐亭县、北川县各上升1名,江油市、梓潼县、平武县排名保持不变;按照全省类区县排名,游仙区上升5名,涪城区上升3名,其他县市区排名均与上年持平,这也是绵阳市县域自2015年全省分类区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
经济运行“总分”普遍提高,让2017年变成了全市县域经济的爆发起跳元年:全年县域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9.27亿元,较上年增长184.5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8.05%,较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除了经济总量全面提升之外,2017年各县市区的投资与消费也呈现出单边上涨局面,与全市经济走势保持一致:县域范围内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39.17亿元,占全市总量提高0.7个百分点,完成目标任务的101.8%;工业投资356.62亿元,较上年增长68.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2.59亿元,较上年增长96.3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4%。
差异发展 各地“单科”成绩亮点纷呈
郡县治、天下安。然而,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发展不平衡,是绵阳的市情,也是绵阳与“邻居”德阳相比的经济“短板”。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全市县域经济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各县市区要立足县情、拓展优势、差异发展。
一年来,各县市区摸清“家底”、扬长避短,跑出了风格不同的上升曲线——
涪城、梓潼、平武三地结合自身优势打出了工业牌、农业牌、资源牌。
实施“两新”产业倍增等计划,设立5亿元的“两新”产业发展基金、1.5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去年,涪城新增“两新”企业15户,规上“两新”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8%;梓潼瞄准现代农业,绵阳国家农业科技(梓潼)园区正式挂牌,全年引进重点农业项目4个,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2万亩,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平武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平通森林康养小镇建设,有28.6亿元的PPP项目成功录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库,发展“中锋+”产业的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游仙、安州、北川三地,巧打特色牌。
以军民融合为切入点,游仙向38家单位、60个项目兑现扶持资金329.1万元,成功孵化了33家军民融合企业,新认定军民融合企业14户,军民融合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7%;安州则围绕建设“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为目标,狠抓招商引资扩大优势企业聚集度,引进华晨整车等重大汽车项目6个,全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6家,产值达40亿元;北川县集聚电商产业,积极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引入大型电商平台4个,构建了“五位一体”的电商产业集聚区,在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绩效考评评价得分排名全省第一。
三台、盐亭、江油则在创新思维、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发展难题,激发经济活力。
三台创新融资渠道,首创土坯房改造项目银行融资模式,成功发行首支企业债券8亿元,通过多渠道融资,到位资金近16亿元;盐亭创新机制狠抓项目建设,全县储备项目232个、计划总投资219.51亿元,实施项目160个,实现投资77.11亿元,促进了项目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江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促进投资增长,西成客专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竣工运营,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6.2%;
“五大行动” 夯实底部基础
县市区飘红的“成绩单”,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终极目标。富民强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才是县域经济振兴计划中的关键词。
在全市“一盘棋”思路引领下,产业培育提速、城乡建设攻坚、民营经济提振、改革开放突破、社会民生促进“五大行动”同时发力,全市的县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振兴计划实施一周年,既有各县市区的局部成绩,也有全市范围内产业、城乡协调发展的整体实力提升——
2017年,不光县域工业迅速崛起壮大了县域经济的“骨骼”,现代服务业也基本建立起“一核驱动、四带辐射、六区联动”新格局,县域范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92.12亿元,较上年增长226亿元。
全市县域范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4户,占全市总数的77.8%;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2户,占全市总数的80%;共有11户中小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建成省级民营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5个;全市31866人摘掉贫困帽,完成率达101.1%,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4%;全市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超过91%。县域医疗机构能力不断加强,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
县域经济振兴计划实施一年,全市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民企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开放推向纵深、社会,民生不断改善。
“总分”整体上升,“单科”成绩优势各异。一个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在绵州大地次第呈现,极大地夯实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建设的底部基础,为绵阳实现次级突破、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打下坚实基础。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