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光种粮食,收益并不高,现在跟着村里在稻田里养虾,实现虾米双丰收。”管镇镇芮圩村村民王伟高兴地说。他算了笔账,今年每亩田能够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以来,盱眙县管镇镇坚持聚精会神抓党建,聚力创新谋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党建+虾稻共生”新模式,开辟了一条党建引领兴村富民新路径。
建强战斗堡垒,致富路上党旗扬
为充分发挥党建在富民中的引领作用,管镇镇聚焦组织建设,加强队伍管理,不断提升阵地服务功能。
“现在村里人好多都在搞虾稻共生,我想了解这个政策,却不知道该找镇里哪个部门,后来在服务大厅里,得到了详细的答案。”说起党建服务大厅,群众竖起大拇指点赞。
今年以来,管镇镇有效整合镇域各类资源,在党建服务大厅中增设“虾稻共生”服务窗口,免费提供虾稻共生政策咨询、沟通协调、技术指导等服务,全力打造开放型、服务型的党建工作新平台,在广大干群中反响热烈。
在贯通“阵地”的同时,管镇深入推进“带头人”队伍建设,逐步提升富民能力。在每月常态化举办的“村书记论坛”中,单独开设一期“虾稻共生”主题交流,要求各村居书记轮番走上讲台,立足本村实际,介绍推进虾稻共生项目情况、分享经验做法,现场接受质询和评议,并邀请产业专家授课指导,通过推广典型、鞭策后进、技术培训,全面激发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干事激情,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汇聚各方合力,助推产业出实效
“对农户来讲,虾稻共生是新生事物,这个项目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有什么风险,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谈及项目实施有哪些难题,大杨庄村支部书记孙洪飞感慨道。
针对村民对虾稻共生产业不理解不支持、处于观望态度的现实情况,管镇镇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构建由镇党委牵头组织、村书记带头示范、党员养殖户带头响应、镇农技部门积极参与的大格局。探索党建与虾稻产业双融双促模式,每村至少培育1名“虾稻共生党员中心户”,组成管镇龙虾产业党支部,让“中心户”活动在项目一线,指导帮助结对户实施虾稻共生种养技术,带动低收入农户加入“稻虾共生”养殖队伍。截至目前,管镇虾稻共生面积已经由原来400亩增加到了6500亩。
在推进虾稻共生扩面的同时,管镇镇还积极谋划为村民提高效益,加快致富步伐。镇党委定期邀请市县农业专家进行辅导培训,深入田间地头组织现场教学,培育龙虾养殖能手近80名。对实施规模50—100亩“虾稻共生”的农户、企业,给予20元/亩一次性政策扶持,100亩以上给予50元/亩一次性政策扶持。在惠农贷款、虾稻米收购、龙虾销售方面,帮助村民积极对接银行、镇区粮食加工企业以及龙虾深加工企业。据了解,今年全镇154户低收入农户家庭在虾稻共生中受益,成功脱贫。
立足“互联网+”,展望发展新前景
随着虾稻共生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商贩压价、销售渠道受限等矛盾日益突出。为此,管镇镇创新思路,借助电商平台,推动“虾稻产业”与互联网销售深度融合,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新道路。
“以前得自己到处跑、找销路,奔波劳累不说,卖出的价格也不是很理想。现在呆在家里,就会有人主动联系业务,方便、舒心还有保障。”李俊只是管镇成千上万受益农户中的一员。
管镇镇倾力打造电商服务中心,辖区各村居也逐步建立分站点,镇村两级党组织积极统筹,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农户销售提供渠道和价格保障,实现龙虾、速冻龙虾产品、生态稻米等产品网上销售。小小的龙虾搭上电商的快车,销路遍及全国各地,品牌优势更为凸显,迈开虾稻后续增值的步伐。
“‘党建+虾稻共生’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虾稻共生扩面提质增效、加快龙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放大了龙虾产业的富民效应,更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管镇镇党委书记陈孝明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