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左三)在演礼乡就“党建+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调研。
地处阳城西南山区的次营镇赛村村,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全村党员示范带头建成高标准的“一棚两用”大棚150多栋,年养蚕1300多张,养殖香菇20多万袋,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成为“国家级示范村”和“华北蚕桑第一村”。
这是阳城县加强“三基”建设的一个典型、一个缩影。
阳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改革精神、法治思维和创新之举,扎实推进“三基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全县上下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加快转型发展的强大活力。
聚焦弱点,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求突破
在农村,阳城县把“并村联建”作为“三基”建设的突破口,在全省首家完成了“并村联建”工作。
阳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宋丽云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山区农村偏远、分散、弱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由此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等弊端,我们实施的并村联建,正是基于当下农村的现实,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出的一剂良方。”
立足县情,阳城县委多次组织深入基层进行调研,研究“并村联建”的思路和方法,在充分听取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户籍人口200人以下的行政村原则上撤并,200至300人的行政村鼓励撤并”的意见,和“一体式合并”“联建式合并”“帮带式合并”等多种方式。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委组织部门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村组撤并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全县村组撤并工作。在总结过去三次并村工作和近年来党支部联建经验的同时,阳城县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动并村联建。
并村联建,直击农村基层存在的弊端,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演礼乡西北部的丘陵山川间,分布着献义、胡窊沟和西岭后三个村。由于多种原因,胡窊沟村党支部一度软弱涣散;西岭后村人口流失严重,村级事务濒于停滞。而与两村相邻的献义村班子团结,治理有方,村风文明和谐。在并村联建中,演礼乡党委以强村带弱村的方式,将献义、胡窊沟、西岭后三村支部联建为献义联合党支部,领导三村工作。联建半年来,胡窊沟村在联合支部的带领下,面貌大变,停顿多时的村办公场所顺利建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度离村外居的西岭后村的干部返回到村里,村内工作恢复正常,涉及村内1.4公里的中国农业公园一期项目如期完成。
与此同时,阳城县聚焦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整顿和脱贫攻坚任务,从县乡机关选派80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严格落实“两包三到”制度,扎实推进县四大班子示范包带、帮扶单位结对包村帮扶和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等工作,通过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切实提高干部驻村精准帮扶效果,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在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各个领域,阳城县以“扩面提质”为手段,健全和加强基层组织。全县广泛开展了“一带三创五化,力促争星晋位”活动,合理设置基层单位党支部,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医院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坚持以园区为龙头,以商务楼宇、商业街区、专业市场、规模以上企业和专业社会组织为重点,集中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建筑、商贸、餐饮等行业,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建立流动型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86%,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实现100%。
针对农村基层党员老化和企业生产一线党员缺乏的问题,阳城县加大在农村、“两新”组织、企业一线和知识分子较集中的行业发展党员力度。充分利用“党建+基地+多媒体”等平台大规模培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23个党工委对全县25000多名党员、998名入党积极分子集中进行了培训。全年新发展党员273人,为基层组织充实了新鲜血液,注入新的生机。
抓住关键,在夯实基础工作上做文章
围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阳城县对标一流,在关键之处发力,不断夯实基础工作。
推行精细化管理。把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引入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单位建立了党建工作、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权责清单,列出时间表、责任书、路线图,严格定岗定责定员,形成系统完备的职能表、责任书、资料库、管理册、信息网,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处处见规范,努力提高工作运行的质量和效能。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制定了一目录(即基础工作目录)、一流程(即工作流程)和三手册(即管理手册、应知应会手册和便民服务手册),促进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高效运转,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建立了保障下倾机制。县财政足额拨付各乡镇运转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做到了县域内平均不低于9万元。现任村“两委”主干今年岗位报酬在去年同期基础上增加了6.6%,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平均达到了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标准。
健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情况的日常了解监督。全面推开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工作,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业和社团兼职,严格干部出国(境)管理,在全县科级干部中全面推开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严格落实《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的意见》《县管领导干部及时报告个人事项的通知》等相关配套措施。制定出台《新任科级干部管理监督暂行办法》《股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两委”干部日常管理十项制度(试行)》,把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向基层延伸。加强正向激励,该县出台了“激励干事、合理容错、能上能下”三个办法,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调动和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实施“破零”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经营服务创收、发展物业经济为路径,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采取“政府+企业+银行+行政村”形式,大力推进“百村光伏”扶贫项目,在全县120个零收入行政村建设光伏发电工程,村均增收5万元。各地积极通过“支部+合作社+园区(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破零加零。白桑乡南香台村依靠“党建+”的模式,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注重实效,在提升基本能力上下大力
围绕提升能力的要求,阳城县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出台了《阳城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基本能力测评方案》,并对全县公务员开展通用基本能力培训和测试,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履职尽责的能力。
为了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的能力和素养,阳城县大力实施了“五大工程”,开展精准化培训,实现了培训全员覆盖。
开展“高端化”名师讲学。利用“阳城大讲堂”专题讲座平台,适时邀请省内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着重围绕重大理论和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讲学,至今已举办83期,内容包括经济形势、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环境保护、基层组织、网络文化等。今年以来共举办16期培训。通过这些高起点、高规格的讲学,使基层党员干部视野进一步开阔,开拓创新和科学决策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强化“针对性”实践教学。在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在各类专题培训中实施5天集中轮训安排一至两次实践教学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培训班次、不同培训对象,组织学员到党性教育、产业开发、警示教育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提高学员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各支部党日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民主(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各项活动走进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确保学习培训活动与实践运用相统一,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实践教学培训29期次,达到了“培训对口、产出更大”的效果。
加强“规模化”示范培训。按照“县委抓主要领导培训、党工委抓班子培训、部门和乡镇抓基层干部培训”的方式开展阶梯式培训,每年县委定期组织开展科级干部、公务员、农村“领头雁”培训。以大规模开展部门示范培训,带动基层单位积极做好基层干部日常学习,通过“每周学习日”和定期“学、议、谈”活动,力求开展经常化的干部学习培训,确保每位党员干部都能受到教育。
力推“案例式”交流培训。近年来,阳城将论坛式课堂作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先后创办了“企业家论坛”“矿长大讲堂”等学习平台,围绕企业发展热点难点话题和干部培训需求设置主题,将成功做法搬上讲台,通过现身说法达到现场教学的目的。截至目前,已举办企业家论坛9期,270余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举办矿长大讲堂10期,培训煤炭企业管理人员700余人次。
开展“菜单式”网络教学。在组织好定期集中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等优势开展学习培训,合力打造“网络型”学习平台。近年来,依托“山西干部在线学院”开展公务员专题培训12期次,培训干部13000余人次;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线继续教育6941人次。通过将线下培训与线上教学更好地结合,实现了学习培训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干部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与此同时,阳城县还持续开展了“做合格党员、起带头作用、让群众满意”和“当获泽先锋、办好事实事”等活动。聚焦田园城市建设、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一带四区”美丽乡村、中国农业公园、农业嘉年华、芦苇河廊道和重点工程项目等主战场精心培树典型。确立了87个“两学一做”示范点,举办了“维护核心见诸行动”先进事迹报告会、“学用讲话、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演讲比赛,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对300名共产党员、44名党务工作者、74名党组织书记、121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在全县上下营造讲政治、比奉献、勇担当、齐奋发的良好氛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