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渠道来水、一个龙头放水,通过设立“资金池、项目池”两个池子,让扶贫领域项目和资金无缝对接。
所有村都有扶贫产业,所有新发展都关联着贫困户。
慢性病保障提标扩面,失能病人家庭每年可获2000元补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到有效遏制。
仲冬时节,记者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苏区模范县兴国县看到,该县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这个中心,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辅相成,一项项扎实举措的实施,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从2013年的127198人下降到如今4936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9%。
优化“两池”提效益
12月6日,沿着盘山公路,伴着青山绿水,记者来到兴国县高兴镇一个偏远山区龙山村。干净整洁的河道,亮丽一新的活动社区,光洁平整的水泥路……眼前的景象让人难以想象在一年前,这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山区。
龙山村的变化,得益于兴国县建立项目池、资金池“两个池子”,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现资金高效管理的模式。2017年,经各级政府部门努力及村民积极响应,龙山村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的目标,争取了各项基础设施项目55个,整合项目资金1050万元。“一年整合资金一千万元,涉及项目55个,这在以前,特别是在我们龙山村,是不可能的。”谈起龙山村的变化,龙山村党支部书记邱欣葆十分感慨。
在不少地区,由于脱贫攻坚项目出现数量多、规模小、实施地点分散等情况,带来了扶贫项目审批难、资金拨付慢等问题。兴国县按照“乡村提需求,扶移管项目,财政管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原则,设立了“项目池”和“资金池”,形成“多个渠道来水、一个池子蓄水,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使用新格局,实现由“资金等项目”向“项目等资金”转变。目前,该县已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0.697亿元,安排脱贫项目4483个。
健康扶贫扫盲区
近年来,兴国县以“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为目标,出台健康扶贫提升工程,在贫困人口享受医疗政策上扩量提标,把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切实减轻贫困户就医负担。
2016年,该县率先在赣州市范围内将健康政策整合并理顺关系,构建了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贫困人口可依次享受新农合补偿保障、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保障、民政医疗救助保障。通过实施“四道保障线”,贫困人口自付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降至10%以内。截至今年8月,该县城乡享受“四道保障线”的贫困人口达33251人次(含特殊门诊慢性病),医疗总费用1.18亿元。
“四道医疗保障线”的实施,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住院尤其是患大病的负担,但是慢性病、精神病患者贫困人口依然存在较大压力。为此,该县自主开展新阶段健康扶贫提升工程。在原有保障基础上,新增6种疾病为门诊慢性病病种,纳入报账范围,使病种由30种扩大到36种,并将门诊慢性病报账比例由60%提高至90%。
为了让健康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兴国县今年还全面实施了贫困人口“一卡通”即时结算服务,在定点医院出院时一次性按政策报销所有可报费用,有效解决贫困患者出院报销多头跑问题。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