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县市动态

田园综合体成“三农”投资新风口

时间:2017-12-1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让城里人闻到一缕炊烟,以慰乡愁;让村里人触碰时代脉动,享受现代生活。”这幅令人向往的场景将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来实现。今年6月份,财政部在18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日前,多个省份先后公布了当地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进展情况。在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田园综合体”成为继特色小镇之后,“三农”领域新一轮投资热点。

  今年以来,开发运营商、规划设计师、金融投资机构纷纷聚焦于此。然而,田园综合体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之名拿地,变相搞“农村+地产”的状况,还面临如何协调资金投入和均衡利益格局的难题。如何确保田园综合体建设既能创新突破,又不走偏,对地方政府和产业实践者都是一个考验。

  新农村建设的3.0版本

  人们对于“综合体”的认识,大多始于城市。这些地标式建筑群,人口集聚、交通便利,既可以供人们居住、办公,也能提供包括餐饮、休闲等服务。那么,田园综合体又是什么样的概念?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记者在江苏无锡惠山区阳山镇的东方田园综合体看到,书院、客栈、农田相映成趣,人们在田园里尽情享受着乡村的本色。拾房村的书院里还保留着当地最老的一棵桃树,维系着新老居民对土地的历史情感。“综合体的产业布局并不算难,我们需要把138家陶瓷、化工等污染企业搬出去,这是最难的。”镇党委书记吴立刚说,没有这个基础,田园综合体就难以实现。

  “田园综合体要素集中,功能全面,承载力强,为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提供支撑。如果说新农村建设是1.0版,美丽乡村建设是2.0版,如今的田园综合体试点则是3.0版,乡村建设的版本在升级,变化的是乡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方式,不变的是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综合效益。”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鲁兴萌说。

  从已公布的进展看,各地开展试点工作的意愿和积极性很高。“因为城市居民向往田园生活,农村居民也需要更为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灿强分析说,田园综合体的红火,原因不仅在于中央的提倡和财政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跟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纷纷寻找新动能以及与城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密不可分。

  资金投入需“三驾马车”

  记者了解到,田园综合体多是从地域空间开发角度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布局,由于布局多以整村为单位,投资金额常在数千万元以上;而且,涉及土地多在数千亩以上,开发周期也比较长。目前田园综合体的投入主要有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农民和村组资金三大来源。

  今年中央财政对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至2个,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试点工作。河南省参与试点的6县(市)分别获得了2500万元财政“红包”。然而,财政的支持毕竟有限,仍然需要大力引入社会资本。例如,湖北省武汉市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大型都市田园综合体,提出从今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市建设2到3个30至50平方公里的大型都市田园综合体。根据综合体的建设规模、投入强度等因素,每个综合体项目安排奖补资金3亿元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田园综合体需要改造原有农房以承接度假、旅游等项目,可以动员农民以农房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出资对农房进行改造。农作物需要连片种植的,可以流转土地,或以土地入股。从长远看,能否真正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浙江省缙云县笕川村,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乡村规划师何思源提出,以村民入股、合作社为主体的方式,打造特色花海,今年笕川门票收入预计达900多万元。“根据以往经验,撇开农民、纯粹运用工商资本进行村庄建设,多以失败告终,而如果只由村集体与企业合作,则效率低下。”何思源说,不同于其他乡村开发模式,田园综合体以农民为主体,有效地把政府、农民、企业、金融机构各方力量整合在一起。

  避免进入“脱农”误区

  尽管各地田园综合体的探索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其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延伸的空间也有限。尤其是一些地方田园综合体建设走入了三大误区:有的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之名拿地,却行房地产之实,忽视农民利益;有的把农业企业的种养基地简单挂个牌子就叫田园综合体;有的田园综合体隔断了当地的乡土文化,搞大拆大建。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慎重选择试点地区。选择农民合作组织健全、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试点。对于“以农为本”不突出,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未能与农业有机融合,或者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方,一律不得列入试点范围。

  如何确保田园综合体不脱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卢贵敏认为,田园综合体要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核心产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并不是“农村+地产”,绝不能将综合体建设变相为开发房地产、发展旅游度假区,要保护好农民的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收益、乡村文化遗产、农村生态环境等权益。

  “农业旅游只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含金量,保持发展的持续性,还需要在拓展产业链上下功夫。”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说,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产业支撑,应是一个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旅游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新生事物,田园综合体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田园综合体建设不可大干快上、遍地开花,而应田园综合体是一片共享之地,是农民和市民可以共同打造的城乡共生的新天地。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