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县市动态

安徽岳西县744个农民脱贫:把“穷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

时间:2017-11-2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网

  大山深处有人家:高山、流水、“别墅”,这里是安徽省岳西县梓树村。

  从落后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宜居的乡村乐土,得益于政府的扶贫大计,让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绿水青山”,让这里的村民靠勤劳的双手脱了贫,向着小康的康庄大道奔去。

  精准把脉——要想富先修路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地势险峻,是典型的深山区。2014年以前,梓树村的村民要想出村,只能走一条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下大雨,梓树村就和外界几乎断了联系,车进不来也出不去。交通不便,一直是梓树村群众们的一块“心病”。

  如今,从岳西县城前往梓树村的路上,已见不到尘土飞扬的泥巴路,取而代之的是新修建的盘山水泥路。岳西县头陀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刘会发说,现在梓树村全村的路面硬化已经完成,宽阔的水泥路,通向了家家户户。更让村民感到高兴的是,梓树村到黄尾高速出口的18公里便捷通道将于今年底前投入使用。届时,梓树村至黄尾高速出口将由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至25分钟,沿线受益人口近万人。

  除了交通不便,收入来源单一、因病致贫也是梓树村一直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过去,村里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水稻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迟迟上不去。扶贫项目来了,村民的创收渠道也就增多了。医疗费用的减免让村民在面对多发疾病——高血压和脑梗塞时多了一份底气,不再害怕因病返贫。

  产业开路——喂了鸡养起鱼

  从2014年建档立卡的240户754人,到目前仅余的4户10人,短短三年间,梓树村236户744位村民告别了“一穷二白”的艰难岁月。一批批贫困户顺利脱贫,得益于政府脱贫攻坚的决心,同样也离不开村民的信心和干劲。

  大排山原生态土鸡养殖示范园已是梓树村一个响当当的名片了。在外务工的储昭富靠着掌握的养鸡本领,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到家乡当起了“鸡司令”。

  小额贷款解决了储昭富启动资金问题。资金、场地、技术都有了,养着1000多只鸡的养鸡场就顺利开办了起来。喂食、防疫、卫生工作做得细致到位,鸡快速成长,让储昭富的腰包渐渐鼓起来。

  第一年卖了900多只鸡,收入10万元左右。“相比于之前在外打工一年辛苦赚个3万元,好太多了。”储昭富由衷的表示。鉴于收益不错,他还考虑明年继续扩大规模,同时还想着试养一些山鸡,丰富鸡的种类。

  在他的影响下,同样在外务工的汪兵联系上了储昭富。在他的帮助下,汪兵也开起了养鸡场,成功脱了贫。

  据梓树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郭逢春介绍,为了让这些农产品离开了帮扶也能销得出去。他准备联合包括储昭富在内的三家大型养殖厂成立产业合作社,通过真空包装以及冷链运输,打开市场,真正走进消费者。

  除了养殖,梓树村还积极推进红心猕猴桃种植以及流水养鱼等产业扶贫项目。“红心猕猴桃今年结了一些果,口感不错。等到明年全部挂果,贫困户就有了分红了。”郭逢春欣喜地表示。流水养鱼项目今年刚刚试点,在新建的几口大池子,投放了700多斤鱼苗。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向村民推广了,到时候家家户户都可以养上几十条鱼,又是一条创收的好路子。

  异地搬迁——下了山住新房

  再过半个月,吴太平就可以和老母亲住上新盖的楼房了。在两条路的交口处,一座新盖还没有装饰的房子特别显眼,这就是吴太平家的新房。只见楼上一角堆放着今年的新稻,而楼房旁边的猪圈,黑白两头猪却早早住进了新窝。

  之前一直住在山上的吴太平考虑到交通便利,终于决定搬下山来住。通过务工、种茶、光伏发电、养猪等,去年他赚了2万多元,而之前一年只能赚1万元。今年的他,好事连连,不仅刚刚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

  来到王贻春家,却不见他人。过了一会儿,才见他赶忙跑回了家,原来他刚才还在搅拌站干活呢。他家原来也在山上,住的还是80年代的老房子,刚开始也不想搬,后来在村干的劝导下终于搬下来了。

  今年初,王贻春一家五口住上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房。新房有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之前种水稻的田地重新种上了核桃、茶叶,去年下半年王贻春还贷款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运输,拉水泥、黄沙等。“有活就干,最近天气好,天天都在跑。早上6点多出车,到晚上6点多收工回家。”

  早在2014年,王贻春还与人合伙开了茶厂,一年毛收入大概7万多元。“今年收了3千多斤干茶,1.2万斤的鲜叶,效益不错。”开茶厂之前,王贻春家小孩读书还借钱。因为这个茶厂,王贻春一家于2015年顺利摘帽。“去年买车小额贷的4万元,下半年就可以全部还清了。”他信心满满地说道。

  从山上到山下,从旧房到新房,异地扶贫搬迁让贫困户脱贫加速度。今年10月31日,梓树村又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19户44人也已全部乔迁新居。村两委将按照“创新机制、因地制宜、科学搬迁、稳定脱贫”的原则,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搬迁户就近就地发展产业,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脱贫致富——看得见 摸得着

  “想不到工作量如此大,想不到群众需求如此多,想不到扶贫工作标准如此高。”郭逢春用了三个“想不到”形容自己初来梓树村的感受。2014年11月来梓树村挂职的他对于他现在生活的地方感到很亲切。虽然3年的任期快到了,但是他向村民保证“等到今年底完成县摘帽验收才走。”

  作为梓树村第一书记及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郭逢春肩上无疑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如何让贫困户脱贫?”、“如何让扶贫项目能够长久做下去?”、“如何让土猪、土鸡真正打开销路?”这些问题都是他需要一一解决的。

  对症下药,首先需了解症结所在。一上任,郭逢春便花了3个月时间走访了贫困户,掌握第一手情况。再通过与老党员、老村干及普通群众的接触,更加深入了解情况,将贫困户名单中错评、漏评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村里贫困户户主基本上都能叫得出名字。”村民一有困难,就会想到他们的郭书记。郭逢春每天从早忙到晚,忙着调节村民矛盾,忙着回访贫困户,忙着找扶贫项目。“一天最多有二三十位村民上门反映劳务纠纷、占田占地等情况,村委会院子里排了长队。”他常常忙到夜里十一点才能休息。家在合肥的他一个月回家两次,但常常接到通知在家里加班工作,因此被妻子埋怨“还不如不回来,回来也要加班”。

  对于村民们迫切要求改善的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问题,郭逢春在到村的第三周,便与村干部步行一天,实地查看从梓树村到黄龙村再到临近村庄的道路情况。在他的努力之下,道路畅通了,信号满格了,断电也鲜有发生了。

  如今,红心猕猴桃,黑毛猪、土鸡养殖,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等各类特色扶贫项目在梓树村开展的有声有色。其中,光伏扶贫、红心猕猴桃、黑猪等三个产业实现了帮扶到户全覆盖。“更多的产业扶贫项目,就是要保证贫困户多渠道创收,不让一户掉队。”他表示。

  让郭逢春感到欣慰的是,梓树村已于去年底在全省首批完成“户脱贫、村出列”,实现脱贫摘帽。从2014年建档立户贫困户共有240户754人到目前仅有4户10人,其中大多数为五保户。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8.7%降到了如今的0.5%。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组级路硬化率95%以上,农村电网改造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做大做强。

  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梓树村的村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感受到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

  下一步村两委将依托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将马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流水养鱼基地、红心猕猴桃产业园、水口河景观提升打造工程统一规划、集中打造,将盆景变风景,做到处处皆景点、四季有看点,将中心村建设成一个集休闲农业、生态观光、美好乡村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后扶贫时代梓树村产业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