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合肥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未来几年,合肥将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内补外增,合理布局变电站。届时,总体合肥配电网建设投资总计将达46.3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10%。这些资金将重点解决城乡及区域电网发展不平衡,加大对县域、开发区的电网薄弱环节的建设改造,使城乡居民和各类工商业用户更加平等地享有供电资源,整体合肥地区迈入现代城市电网发展新阶段,城乡配电网将进入历史性发展快车道。
今年底农网供电可靠性升至99.85%
加快农村电网发展实现城乡供电无差异
肥西县三岗村是安徽省最大的苗木生产基地,自从农网升级改造后,供电有了充分保障,这个全国闻名的“苗木之乡”也进入了网上销售时代。这两天,种植大户陈文斌正在忙着“双十一”的网络销售。他向我们介绍道:“去年‘双十一’订单突破了一千单,花木已卖到全国各地。尝到甜头,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近年来,合肥供电公司通过着力在农村地区新、扩建变电站,线路等电力设施,对已运行农网设施进行增容、调整等,解决部分农网区域供电质量不理想,电源点分布不均匀,设备过载,线路卡脖子等问题。
该公司合理安排工程项目建设时序,优先实施重点惠民项目,解决事关广大农民利益、满足日常生产生活迫切需求,同时努力提高施工工艺质量,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精简方案。在不断努力之下,庐江县下街台区新建工程更是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年度农网百佳工程称号。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使得农网居民户均变压器容量由过去的不足1千伏安,提升至2.53千伏安,大大地提升其供电可靠性与能力,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显著提高。
五年来,合肥地区的农网供电可靠性由2012年的99.701%,预计到2017年末将上升至99.85%。五年来,合肥地区共累计投入资金14.89亿元,完成35千伏以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2159项,有力地保障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目前,合肥农村地区平均每个村的公用配变台数达到5-7台,实现城乡供电无差异,农网升级改造保障引领着百姓走向越来越富裕的金光大道。
电网升级发展保障农业产业升级
今年底超过50万户农村居民将在改造中获益
合肥周边有不少农村地区由过去的传统农业为起步,通过这五年的电力升级发展与稳定保障,实现了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以大圩镇为例,这里过去是传统的农业小镇,通过种植葡萄为起点,近年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与体育、休闲、文化有机融合。5年来,合肥供电公司对大圩镇进行了大面积的农网升级改造,累计改造低压台区65台,占全镇台区数量的60%以上;对近110公里低压线路进行绝缘化改造、增大线径,并对种植农业圩区内所涉及的46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全部进行绝缘化改造,解决线路“卡脖子”问题。
在农网升级改造后,这里进一步升级产业,打造物联网智慧小镇,采用物联网技术管理葡萄种植,让“大数据”为葡萄园“管家”。葡萄园内挂着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植物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各种信息,这些高科技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
目前,大圩镇月均用电量180.35万千瓦时,冬、夏季节高峰期用电量可达295.57万千瓦时,充分的电能质量保障,使得这里百姓腰包越来越“鼓”,年平均收入已达2.5万元。这里还创建了国家级4A级生态风景区,成为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与“样板”。
自今年起,合肥地区的农网升级改造在过去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新增县城和工业园区配电网工程,针对目前合肥地区如肥西县上派镇、桃花工业园等县域经济发展较快、承接城市工业产业发展区域及县城人口密集区,进行重点“升级化”改造建设,全力护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满足今后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期目标。
除了传统的农网升级改造之外,自2016年5月起,合肥供电公司在安徽省内首批启动农村电网表后线整治工作,依据统一改造工艺标准,对农户家庭室外电表箱、线路、漏电保护装置等设施整体更换,提升供电安全水平同时,与自然风貌和谐一致,全面美化美好乡村环境;进一步加大乡村安全供电宣传力度,深入乡镇村社,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将安全用电理念送进千家万户,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意识。预计至今年底,超过50万户农村居民将在改造中受益,全面提升家庭安全供电水平。
合肥配电网建设投资总计将达46.3亿元
重点解决城乡及区域电网发展不平衡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根据合肥市供电专项规划(2016-2020),预计至2020年,合肥地区、巢湖及四县农网区域电力负荷将达3425兆瓦,接近主城区容量,约为2015年的1.67倍。全地区农村电网至2020年将新建庐江电厂一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34座,扩容现有重要变电站2座。
未来规划发展中,合肥城市发展将纳入肥东、肥西城区,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内补外增,合理布局变电站,220千伏网架结合城市空间和生态廊道格局,以50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合理服务半径,构建多环网结构。其中肥西城区新增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肥东城区新增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
另一方面,在包括肥东牌坊变电站、长丰龙门变电站在内的地区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不断落地的同时,打通供电“最后一公里”,使得落地变电站与配网工程相结合,深入负荷增长中心区域,满足农村区域工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期目标,大力提升当地百姓生活的收入与生活质量。
此轮规划深入贯彻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多能互补电力供给新格局,至2020年,县域范围新能源供给量占总比由现在的3%-5%,提升至8%。新增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640兆瓦,其中新建光伏发电站12座,生物质电站1座,垃圾焚烧发电站5座。
与此同时按照多能互补要求,规划电网满足新能源电站接入和农网发展电源要求,通过35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上网,有效补充农村电网电源。
未来几年,总体合肥配电网建设投资总计将达46.3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10%。这些资金将重点解决城乡及区域电网发展不平衡,加大对县域、开发区的电网薄弱环节的建设改造,使城乡居民和各类工商业用户更加平等地享有供电资源,整体合肥地区迈入现代城市电网发展新阶段,城乡配电网将进入历史性发展快车道。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