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转型、特色化培育,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这是新沂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沂市委书记高山表示,新沂将致力于推动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服务经济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当地县域经济升级版。
产业集聚迸发“虹吸效应”
9月22日,东方雨虹发布公告,投资不超过18亿元在新沂市建设特种涂料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占地478.5亩,修建建筑防水防腐保温装饰等材料、特种涂料生产线,预计2017年12月开工,一年内实现部分投产,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解决当地劳动力100-250人就业。
东方雨虹之所以在新沂追加投资,看重的正是新沂新材料在华东片区的辐射力。据了解,北京东联北方化工有限公司也落地新沂,年产15万吨水性丙烯酸乳液,与阿尔法新材料、东方雨虹等多家生产企业结成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
如今,东方雨虹、华信、阿尔法、鲁鑫防、瑞图等新材料企业在新沂集聚,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该市在发挥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的同时加大企业梯队建设,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错位发展的格局。以集聚集群为导向,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产业基地撬动辐射作用。
当前,产业集聚迸发的虹吸效应已经显现,今年4月斯尔克集团荣盛染整项目投产,形成了纺织、染整、成衣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带动纺织服装企业16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51家。利民收购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成为拥有40000吨/年的代森类产品产能,占到国内代森类产能的80%。华信塑业也实施并购,占领国内卡基材料中高端产品市场,致力于成为国内第一、世界排名前列的新型卡基材料生产企业。
产业创新释放“乘法效应”
八达重工董事长陈利民最近也是喜事连连:随着五台机械手交付孟加拉国用户手中,“八达机械手”实现了单品首次出口;第二代“麻辣小龙虾”大型抢险救援机器人正式与武警交通部队交接;公司承担并完成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双臂手轮履复合式救援机器人”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召开,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从研制、优化改进历时六年,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如今正式投放市场,实现了有效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陈利民说,创新是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内核动力,创新驱动也有力推动了新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卧牛山拥有41项专利,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9项;华信每年都有2-3个新品种研发问世,综合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国内同行业第一;利民公司参与14个产品国家标准制定、9个产品行业标准制定,其中由它作为首家起草单位的“代森锰锌”FAO国际标准于今年6月份在罗马进行上会审核,利民公司还在致力于推动绿色环保电气化智能型公路运输体系建设。
如今,新沂创新的浓度不断提升,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获得蓬勃发展。譬如,丙辰电子研发推广智能水(汽)表,并提供在线支持服务;中腾石英组团研究“纳米级球形二氧化硅”生产新工艺,短时间获得重大突破,产品变身为高端电子芯片封装材料。
产业优化撬动“杠杆效应”
当前,新沂当地干部对待产业发展心里都有一杆秤,而“绿色”就是那定盘星。
今年以来,围绕“263”专项整治,新沂市制定出台“1+11”文件,梳理重点任务104项,完成264台10蒸吨以下锅炉整治、260条黑臭河道治理和64家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场关闭搬迁。致力于实施重点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能效“领跑者”计划和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构筑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发展体系。
深入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营商环境上下足功夫。围绕“3550”目标,扎实推进“放管服”、政务服务“一张网”等工作,加快实施“不见面审批”和“见一次面审批”。以企业核名为例,原先挂“江苏省”的名字核名需要8天左右,多的甚至达到十几天,新沂主动和省工商局进行对接,将核名时间缩减到半天,基本实现即到即办,大大压缩了审批时间,使3天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成为可能。在双创环境评价案例选取中,新沂企业设立最快的1.5天办结。
充分发挥新沂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作用,以G311、G205等交通干线为纽带,加快各级各类园区改造升级,鼓励各镇依托优势发展生态经济、特色经济,优化“双核两翼五组团(225)”产业布局,形成“双核带动、两翼支撑、五组联动”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全力推进医药健康、先进材料、绿色化工、冶金装备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企业上市工作有条不紊,目前新沂已上市公司有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区域股权挂牌企业33家。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3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34亿元;工业投资183.2亿元,增长10.4%;实现工业增加值308.8亿元,增长12.8%。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