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县市动态

湖南省: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时间:2017-06-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湖南日报

5.jpg

  让“湘字号”农产品卖得更好

  ——我省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年,湖南的农产品市场可谓波澜起伏。作为大宗农产品的稻谷,主要依赖政府托市收购,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连续启动,大量早籼稻压库,全省粮食“高仓满储”;柑橘、香芋、茭白、葡萄等农产品相继滞销;生猪价格大起大落,2016年虽然一路攀升,却是上一轮猪价超跌导致散养户和小规模户弃养的结果……种种市场信号表明,我省的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都存在结构性矛盾,而问题又主要出在供给侧。如果农产品供给不能走出“多了少、少了多”的怪圈,生产与市场长期脱节,农产品就难以卖出好价钱。

  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公布,为湖南农业发展迎来了深刻变革的良机,为农产品走俏市场带来了重大利好。根据这一要求,我省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着力从四个方面让“湘字号”农产品卖得更好。

  一是以“优”字为先,调出新型产业格局

  从种植结构来看,湖南农业一粮独大,经济作物的产值虽占种植业的七成,面积却只占三成;养殖业一猪独大,市场需求旺盛的牛、羊、名特优水产供给不足。许多大路货农产品,你有我有大家有,旺季旺得滞销,淡季淡得脱销。这种局面不改变,“湘字号”农产品就难以卖到好价钱。

  为此,我省将对症下药,按照“产业链调长、质量调优、效益调高”的目标,调出新型产业格局。其中,粮食生产主推优质稻,2017年高档优质稻将发展到1000万亩,通过“良田、良法、良制”,引领农民把田种出效益来;经济作物突出“优质、精细、高效”,重点围绕蔬菜、油料、茶叶、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产业园区;立足特色经济作物,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推动“湘品出湘”“湘品出境”,提高“湘字号”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养殖业则“稳猪、保禽、促牛羊水产”,推广种养互促、种养平衡的生产模式,稻鱼、稻虾、稻鳅、稻鳖、稻蛙等综合种养2017年要新增100万亩。同时,我省还将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环环增收。比如,推进现代农业“千园工程”,在全省培育900个特色产业园、100个综合产业园;重点抓好“百企”培育,提质升级粮食、畜禽、果蔬三大千亿产业,让农产品通过精细加工增值不愁卖;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森林康养以及创意农业,通过拓展农业的功能来实现增收。

  二是以“改”字为先,扭转粗放生产方式

  湖南的传统农业,在生产上存在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问题。以往在过度追求产量的刺激下,农业生产实行的是大肥、大药、大水的粗放式生产,不但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益,还浪费了资源,影响了生态环境。

  为扭转粗放生产方式,我省将着力推进精细农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农业示范等行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省绿色食品认证已突破10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现在,全省已经出现令人可喜的局面:随着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崛起,新型农民千方百计地降成本,主要依靠“三条腿”:其一是依靠规模化生产经营,一个人管理上百亩,降低管理成本;其二是采用机械化种地,劳动不再“三弯腰”,提高了耕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其三是推进标准化、精细化生产,节省种子、肥料等投入品,降低物化成本。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提升了,价格自然也就会卖得好了。

  三是以“强”字为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作为“杂交水稻的故乡”,我省的农业科研创新虽一直在全国领先,但转化率却不高,只有60%左右。农机化设施建设滞后,许多地方由于田间没有机耕道,农业机械“下不了田”;种田大户抱怨缺少机库棚,农业机械“回不了家”;社会化服务不完善,大户种田积极性受到限制。这些短板不补齐,农业效益就难以提高。

  为补齐这些短板,我省将通过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产学研用一体化之路,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力和成果转化率。2017年以来,我省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在洞庭湖区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让农机“下得了田”“回得了家”;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让大山深处的农产品亲密“触网”,走出“深闺”不愁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科技种田的主力军,计划到“十三五”末,培育持证新型职业农民30万人左右;省供销社推进土地托管,为农民提供田间服务,种粮大户既可以购买全套服务吃“套餐”,也可以只买单项服务吃“点菜”。目前,土地托管服务已发展到300多万亩,科技入田呈加快势头。

  四是以“好”字为先,保护农业资源环境

  优质农产品生产需要好的产地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田沃土。而传统农业的粗放模式,只取不予的掠夺式经营,往往就会导致耕地地力下降。据估算,全省约有1/4的农田灌溉水和18%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面对农业资源环境频亮的“红灯”,我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保护和治理好农业资源环境。其一,留住一方好地。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建设3316万亩高标准农田;爱惜耕地,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肥代替化肥,用地不忘养地;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开展生态修复与治理,为农业发展夯实基础。其二,留住一汪好水。我省将继续开展湘江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的二期工程,2017年又在全省10座大型水库实施退养,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治理畜禽粪污,改良水质保生态。其三,留住一个好环境。深入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要求,到2020年,要创建2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俗话说:“无农则不稳。”农业是国之根本,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我省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方向。我们相信,只要坚持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优环境,湖南的农业就一定会破解成本与价格的“双重挤压”、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走出一条数量与质量并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来,优质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农民的腰包也会越来越鼓。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