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践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回答好“三个如何”

时间:2024-11-2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农民日报

 乡村.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被视为新时期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走好这条路,亟须思考与回答好以下三个问题:即“度”的标准如何界定?“度”的规模如何实现?“度”的效益如何保障?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如何界定?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找到土地经营规模的“黄金平衡点”。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无疑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成本,规模过大则会引发资源配置问题,增加管理难度,甚至影响乡村的整体协调。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98.1%,经营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近七成。此外,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为严重,户均经营规模仅约7.8亩,但户均地块却达到5.7个,特别是丘陵山部地区,土地细碎化更加明显,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巴掌田”“草帽地”。为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只是经济概念,还是社会概念,需结合“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统筹考虑。

  早在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曾针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中的“适度”如何把握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即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至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十年间,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显著下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等农业经营规模化与社会化趋势日趋明显,农民收入来源也日趋多元。新的变化呼唤我们对“适度”要有新的审视与思考。事实上,科学界定“适度规模”,是一个多系统、多维度综合考量的复杂过程,需全面考虑技术条件、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确保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高度匹配。既要兼顾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特点、土地资源条件及类型、人均耕地面积、土地流转比例等因素,也应考虑粮食、果蔬等不同作物种类的差异性。换言之,“适度”的标准没有最好,但有最适合,标准的制定既要遵循“共性”原则,又要体现“个性”差异。建议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100个产粮大县先行开展试点工作,以县域为单位,率先界定出既能体现地域特色又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适度”规模区间。

  “度”的规模如何实现?一方面是要通过整治复垦,实现“扩容”。建立土地复垦激励机制,设立土地复垦专项基金,根据土地复垦的难度、面积、生态价值等,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通过对废弃、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复垦,将其转化为适宜耕种的土地,以增加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对已复垦的土地,率先进行生态养护,发展循环农业,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产出。搭建土地复垦项目平台,定期上传复垦后的土地现状,涵盖肥力、作物生长情况及生态恢复进度等信息,以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复垦后的土地。另一方面要优化土地流转管理平台,有效提升土地流转效率与透明度。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同时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工作。

  保障“度”的效益,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布局规模化。首先对现有农田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评估,了解每块土地的具体情况,包括面积、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等。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权益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互换、调整等方式,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形成适合规模化经营的土地格局。同时健全农田灌溉系统、排水设施、田间道路网络,以及电力供应等,为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生产环境。建设方式生态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初期阶段,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尤其是土地平整工作等基础性环节,需结合地形地貌特征,以最小干预、最大保护的理念进行,力求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实现农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同时,采用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方案,如采用环保材料的生态沟渠、生态堤岸等,以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保障“度”的效益,要强化种业科技支撑。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创性突破,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以生物育种为重点,融合传统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叠加数字技术,推动靶向、精准、智慧育种,使生物育种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引擎。促进企业集群发展,实现“抱团取暖”。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高端实验室,鼓励种子企业根据各自优势,优化布局,形成以龙头企业研发为主体,多部门、多主体协同的种业创新生态圈。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应各司其职,实现资源互补,以强带弱,形成集群效应。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种业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技术引进、联合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快速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着力突破种业技术瓶颈制约问题。

  保障“度”的效益,要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分散、单一的服务项目整合为综合性的服务方案,打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构建起高效的服务网络,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特别关注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形复杂的地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等多措并举,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以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强化金融保险服务力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提升资金链韧性,全方位保障农户生产。

 

  保障“度”的效益,要嵌入数字技术。实现智慧农业平台广覆盖,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关键要素的高效整合与共享,帮助农户合理安排种植结构、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种植导致的市场风险和资源浪费,实现生产的精准决策,保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稳定收益。推动农机装备数智化转型,增强数字技术在复杂地势条件下的适应性,应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构建贴合山地特色的数字农业运作模式,设立专项资金推广专为山地设计的智能农机装备,在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削减生产成本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