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时间:2024-05-0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河北网

1.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做好聚才、育才、用才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发展产业吸引人才。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核心在于人才引得回、留得住、能发展。要实现人才和产业的“双向奔赴”,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立“党建+产业联盟”模式,将同一产业链条的乡村企业纳入产业联盟之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链上培育、汇聚人才,在实践中造就人才,实现产才相宜。要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推动财政资金向农村科技产业倾斜,实行“项目+人才”发展模式,将招商与引才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现代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为返乡人才提供更好发展舞台。要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秉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观念,打造地区产业名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建设”的模式,提高企业同农村本土人才的黏合度,鼓励企业通过领办、协办农业技术协会、技术推广站等形式,促进产业发展,吸引和培育更多人才。

  深入发掘汇聚人才。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将乡村人才选出来、聚起来。以县为单位建立人才信息库,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人才纳入当地人才信息库中,建立乡村人才动态台账,提升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水平。打好故乡情怀牌,用好当地的乡土人才,推行以“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为主要内容的“回归”工程,对返乡人才和创业项目“扶上马、送一程”。加强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对接合作,建立校地合作机制,推动高校与乡村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以平台优势吸引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新鲜血液”。

  强化培养造就人才。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要推行“党支部+人才振兴”模式,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严选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将一批爱农村、懂农村的人才按程序推选进村“两委”班子队伍,发挥农村人才“领头雁”效应。要持续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定期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举办种植、养殖技能培训班,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养大户等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提升当地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与农业技术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多维激励活用人才。成立县乡两级人才工作小组,建立“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机制,全方位对接乡村人才,为乡村人才打造沉得下、留得住的良好环境,让乡村人才留得安心、干得舒心。强化政策保障,采用短效激励和长效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提升乡村人才政策保障水平,让乡村人才轻装上阵,施展抱负。建立乡村人才科研成果共享机制,鼓励乡村人才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允许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在企业中兼职取酬,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宽松环境,全方位提升乡村人才的工作满意度与获得感,鼓励人才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智慧。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