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出席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委员纷纷建言发声,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齐成喜建议:开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试点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其他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它们的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深入农村基层调研的过程中,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齐成喜发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将进入发展关键期,面临土地经营权流转不顺畅等制约因素。如何大力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他提出多个建议。
齐成喜告诉记者,2022年天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全市农业耕地面积的50%以上,比十年前增长约20个百分点。预计再过5至10年,经营面积有望达到70%以上。“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够顺畅、农业经营效益不够高、农田基本建设欠账较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自然灾害和政策不持续等因素,是制约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原因。”齐成喜说。
齐成喜建议,农业主管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生产带、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等,分类制定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和路线图。要帮助落实粮食补偿等关键政策,出台并落实支持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水平、培育有影响力的合作社带头人、提升合作化股份公司创新力和竞争力等精准政策。此外,他建议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并开展东中西、南中北不同区域粮棉油、肉蛋奶等不同农产品生产带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试点,以点带面推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荣华建议:建设完善“百工坊” 留住乡村“根与魂”
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建议,推进历史文化名村镇或传统村落“百工坊”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百工坊”为抓手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挖掘、培养、传承、提升、壮大乡村工匠,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新创造活力,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以耕读文化为底色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百工百匠’在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然而张荣华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发现,随着城镇化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传统手工艺者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部分手艺已经失传,这令她非常感慨。“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在乡村,建设‘百工坊’有助于让乡村实现内循环,让农村的价值得以体现。”
张荣华认为,建设“百工坊”可以拓宽旅游参观场景,以乡村传统的工坊劳作场景为主要内容,让游客真正读懂乡村。同时,还能对接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手工艺体验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
“‘百工坊’不仅能招募当地学徒,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可组织、吸引艺术院校的学生和各类设计师学习、了解非遗技艺,提升文创设计水平。此外,可以‘百工坊’为基地,利用已有空间打造乡村书院等,让东方元素成为国际时尚,使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实现有机融合并得以升华。”张荣华说。
本市今年聚焦四方面内容持续发力 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市农业农村委今年锚定“两宜”目标,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改革、乡村发展四方面内容持续发力,乘势推进。“今年本市将实施一系列举措,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志林说。
今年,本市从农民群众最迫切的环境需求出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普及普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关键要事,集中力量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4688座农村户厕改造,改善改厕农户的生活品质和卫生健康状况。推动建立以农村厕所革命服务站为载体抓手的长效管护机制,年底实现配套服务覆盖60%村庄的目标,为农民群众提供维修维护、配件供应、粪污抽运、收集上报农户改厕需求等服务,确保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溢了有人清。同时,重点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改善提升村容村貌。
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方面,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基本实现应实行村全覆盖。培育创建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累计认定市级示范镇30个、示范村130个左右。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评选推介活动。办好农民广场舞大赛、和美乡村健康跑、农耕趣味健身交流赛等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发挥农民体育在凝聚乡村人气、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增强乡村活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建立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三增”改革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每个涉农区形成一至两个“三增”示范典型村,总结一批“三增”创新模式。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全面开展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持续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示范村产业创建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总结梳理乡村振兴发展创新路径和模式,推出一批榜样标杆,强化典型引路,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村引领示范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有效利用农村 集体资源资产
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东丽区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杨宝玲建议,应有效利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进一步缩小地区、城乡以及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在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杨宝玲认为,乡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劳动力短缺、人才吸引不足及农村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为推进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她建议积极开发城市周边农村的特色功能,促进其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融合。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促进乡村康养产业发展以及传承乡村文化价值等,从而实现城乡互补、共同发展。
可利用城市现有资源,如水电管网支持周边农村并网共用,降低农村发展成本。同时,通过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选择,又能促进城市消费和经济活力。此外,她建议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民营企业+农户”的模式,提供融资贷款和运营发展的政策支持,激励企业家和村民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社,推动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实现村民共同致富。
全国政协委员班立桐建议:加强农技推广 体系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技推广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我们要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生物技术系教授班立桐建议,应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体系建设,定岗定责。
“我们要改革现有体系,让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能够专注于他们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对那些长时间在基层工作的人员,可适当降低职称评审条件,将高级职称职数向基层倾斜,让更多人愿意加入农技推广的队伍。”班立桐说。
同时,提升推广效果也很重要。班立桐认为应投入一定资金,让农民直接看到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好处,用实际成果说服他们;通过提供补贴或贷款等方式,激励农民尝试新技术;可以借助第三方组织的力量,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服务体系,让农技推广更加市场化。
此外,加快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很关键。这个体系包括财政支持、企业参与、社会服务、公益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力量。需要增加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确保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要对企业参与的农技推广活动进行适当管理,确保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推销产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让农技推广更加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