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其根源于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社会本质为乡土社会,“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如今,我们仍需聚焦乡村振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要“懂农业”,争做新时代的“知农人”,让发展更好。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从行政管理转换为协调服务,各级从事“三农”工作的党员干部必须在攻克乡村发展要素制约、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治理能力薄弱等“老大难”问题上取得进步、见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虚心向书本和农民学习农业知识,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努力成为农业方面的行家,要用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为其注入新动力,让丰收成为“常态”、让特产成为“招牌”,真正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要“治农村”,争做新时代的“解农人”,让农村更美。由于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我国农村一直存在着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存在着污水直排、河道黑臭、垃圾围村等现象。并且很多“散乱污”企业藏身于广大乡村地区,使得乡村环境问题更加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结合实际,分清轻重缓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抓好垃圾、污水、厕所治理,有效管理乡村企业,一项一项抓好工作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着眼长远,从全局上、整体上谋划和推进,把对农村的“浓浓真情”落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爱农民”,争做新时代的“为农人”,让农民更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其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市场适应性不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去调节农民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性,切实把种粮补贴、惠农政策、创业扶持等落到实处,带领更多致富好手、乡创客、田专家为发展乡村事业献计献策,加强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大脱贫人口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劳务协作和就近就地就业渠道,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带领广大农民群体坐上乡村振兴这趟“致富列车”。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