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李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只争朝夕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中 ...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10篇新年贺词” ...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4-02-2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实践中,“千万工程”经验怎么学?各地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本期光明视野聚焦这一主题。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张羌街道马庄村蔬菜种植基地,村民在大棚里采收黄瓜。新华社发

  虾农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南洲镇班嘴村琴湖农业深水虾养殖基地收获小龙虾。新华社发

  游客在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的袁夫稻田游玩。新华社发

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村的荷塘景色。新华社发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村的荷塘景色。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环境整治带来“美丽经济”

  讲述人: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党委书记 粟盛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我们有力有序有效用好“千万工程”工作经验,积极走好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开启了“千万工程”新的实践探索。

  民居错落有致,花海五颜六色,举起手机随手一拍,处处是风景。我们聚焦宜居宜业宜游,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优化农民生活品质。通过开展“八整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擂台”和“美家美妇”行动,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为了巩固发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成果,我们镇通过多点联合,逐步打造溪上村、石岩村、木脚村联村旅游示范带。

  颜值提升了,接下来如何把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转化为“美丽经济”,让“和美乡村”变成“村强民富”呢?我们又琢磨起办法来。

  我镇杏花村大力发展兰花产业,引入企业及合作社15家,从业商户55家,覆盖兰花、种苗培养等产品,年产值数百万元。兰花产业不仅让村民们生活美了起来,也让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

  我镇还建成了全县首家投产发电的协和风电场,进一步丰富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我们凭借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侗族风情,建成了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以及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麒麟山自然保护区,培育了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助力建设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91.06万元。

  钱袋子鼓了,精神文明也要“更上一层楼”。在我镇木脚村委会积分兑换超市里,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沐浴露、衣架、抽纸等各类生活用品,村民们只要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就能获得积分,并兑换不同分值的奖品。

  目前,全镇各村(社区)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春节联欢活动”“重阳节老年协会文艺表演”“送戏下乡”等乡村文明建设系列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形成。

  农文旅融合 日子更红火

  讲述人:河北省滦州市古城街道教场村报账员、民宿经营者 王俊杰

  10年前,我嫁到滦州市古城街道教场村时,全村500多口人只有251亩耕地,乡亲们种些玉米、花生和黄豆。壮劳力外出打工赚的钱是各家各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村子紧邻滦河道,河道边就是滦州古城与新城间的主路,车辆川流不息。2014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魏向朝在自家建起村里第一个大棚,种上了草莓。“草莓采摘”的广告牌往路边一插,过往的游客就来了,当年挣了2万多元。第二年,向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村民们看到搞休闲农业比种花生收入高不少,纷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入了股,建大棚、搞采摘。

  来摘草莓的游客多了,村里开始改善环境。村干部带领大伙粉刷院墙、栽树种花。主街两侧设置了十二生肖景观雕塑和展现农耕生活的泥塑群雕,院墙也画上了一幅幅农耕图,这些雕塑、墙画引得游客纷纷拍照打卡。

  环境变好了,怎样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呢?村干部又围绕着如何发展多元农村经济,推进产业振兴,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动起了脑筋。

  我们村距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滦州古城只有1公里远。村干部了解到景区住宿容量有限,便鼓励村民腾出闲置房屋开办民宿、农家院。我家正好有几间闲置房,可以做民宿。效益初显,我又投资40多万元把平房翻盖成二层楼,有12间客房和小超市,生意一直挺红火。

  村里喜人的变化越来越多。公共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排水接入城市网管,家家户户通上了燃气、网络,大伙经营民宿的积极性更高了。现在,全村170户村民中有130户加入合作社,除了果蔬采摘,经营民宿的有102家,各档次客房1000多间,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壮劳力依然在外打工,妇女边照顾老人孩子、边开民宿,一年在家就能挣五六万元。

  教场村历史悠久。这几年,村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我们村退休教师王自治撰写出版了《教场史话》。村里邀请北京民俗文化专家打造了村史馆,还完成了古滦州八景之一“金泉渠月”的复建。每到节假日,村北停车场不仅停满了周边省市的私家车,还来了不少辽宁、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旅游大巴。

  通过借力滦州古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服务型经济,全村年收入300余万元。“农业+民宿+观光”农文旅融合模式推进了我们教场村的全面振兴,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今年,村干部又开始尝试西红柿新品种种植和采摘,这种西红柿也正像我们村,个头不大,却红红火火,还有滋有味!

  资源整合激活集体经济

  讲述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镇勿图沟村村民 冯进才

  10年前,我回村搞起了养殖,喂了些牛、羊,一年下来,通过聚合公司就卖了10万块钱。我还是咱聚合公司的员工,承包卫生清扫和铁路巡查,早上起来先去巡查铁路,顺便把垃圾捡了,巡查完回来喂牛羊,两不耽误。一个月光是工资收入就有4600元。

  这个聚合公司,是咱纳日松镇集合19个村、2个社区入股成立的镇属国有企业,与境内80家工矿企业签订“工业反哺农业、二产拉动一产”的长期合作协议,全年营业收入有1.8亿元。

  我们村有3座煤矿、6家洗煤厂、2家汽车运输公司、1家加油站。依托这些资源,我们成立了远宏工程机械公司,2023年通过承揽驻地企业的绿化工程、保洁服务、土地治理、道路修建等项目,加上聚合公司的50万元分红,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了2600万元。

  今年,我们还要建设通道经济产业园,投入4000万元发展矿山支护、餐饮住宿等,进一步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

  “一宅变多园” 乡村换新颜

  讲述人:河南省项城市丁集镇东街行政村党支部书记 刘俊华

  我所在的东街行政村是河南省项城市丁集镇的一个普通村落,几年来,“千万工程”在我们村落地生根,让村子彻底变了样。

  2021年开始,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我们村一点点发生了变化。3年来,水清岸绿的乡村,又回到了咱老百姓的生活中。

  3年前我任村党支部书记。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为了改善村里的生活环境,我组织大家捐款捐物,党支部带头干,监委会监督办,村民主动参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60多米的文化长廊,村内11个胡同全部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

  人居环境整治是个难题,必须常态长效。村里成立了党旗红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少年先锋队、老年宣传队、乡贤助力队等民间组织,确保人居环境工作达到“五有”,即每天有行动、每周有点评、半月有观摩、每月有考核、季度有奖惩。

  同时,我们按照“一户一策、一院一景、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园则园”的原则,彰显原生态乡土特点,融入现代化生活元素,建起菜园、果园、花园、游园,使得“一宅变多园”。村里那些以前无人居住的院落经过改造,变成了耕读教育园、国学讲堂园、日间照料园、街心小花园……大家平时都喜欢来转转。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五美庭院”“最美胡同”“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提升了广大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们生活得更加舒心快乐,我们的干事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我们探索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路子,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集约经营,进行规模化种植,农忙时节,优先招用社员到合作社打零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村民收入明显提高。2023年全村508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收入63.93万元。春节前,我们村进行了第二次分红,入社178户村民每亩土地喜获分红1300多元,大家都乐呵着呢。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